胡钰:新聞輿論工作的力量來自于“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

日期:2016-05-23作者:梁鵬 浏覽量:

新聞輿論工作在當代國家治理、社會運行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是實現國家戰略目标、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中國共産黨在帶領中國人民接力奮鬥的近百年進程中,始終把“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作為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原則,成為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中的一條基本經驗。

一、準确理解中國共産黨新聞輿論工作的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思想

1944年,延安《解放日報》在創刊一千期的社論中鮮明地指出:“我們的報紙是中國共産黨的黨報,是人民大衆的報紙,這是我們這個報紙的第一個特點。”“我們與有些報紙不同,不是為着少數人的利益,或者為着他們的趣味,而去卑躬屈節。”(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中國共産黨新聞工作文件彙編(下)》1980年,66頁)這就是中國共産黨新聞輿論工作的第一個特點。

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以人民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帶領人民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正如《共産黨宣言》中指出的:“在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的鬥争所經曆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産黨人始終代表着整個運動的利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95年,285頁)在中國共産黨新聞輿論工作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一以貫之的。對新聞輿論工作者來說,“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始終是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問題。

1948年,毛澤東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指出:“馬克思列甯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衆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衆見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中國共産黨新聞工作文件彙編(下)》1980年,233頁)這一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辟闡釋,也是對黨的新聞工作的作用、職能的綱領性要求。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确指出:“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衆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衆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這是重申中國共産黨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原則,這種重申就是堅持。

當然,今天的時代條件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以互聯網、自媒體為标志的信息傳播格局和社會輿論生态已經與過去大相徑庭。因此,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又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衆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衆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幹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這是創新中國共産黨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原則,這種創新也是堅持。

準确認識“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思想,是做好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保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确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這是“三位一體”的,是不容分割的。

二、新聞輿論工作要建構黨和人民需要的輿論生态

當代中國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曆史階段,中國的經濟水平、物質條件更加雄厚,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正在邁上新的征程;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傳播自主化帶來社會思潮的空前多樣、活躍,不同的意見聚集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影響社會發展的不同力量。在當代中國,要實現黨和國家的偉大發展目标,必須有強大的輿論支持。對于新聞輿論工作來說,要意識到在推動中國發展中的重大使命,把建構支持中國發展、體現人民需要的明朗、積極的新聞輿論生态。

要形成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社會預期。在信息化的時代條件下,一方面,人民群衆對經濟發展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公衆的社會預期決定自身經濟行為,并進而影響到社會整體經濟表現。對于同樣的問題,比如經濟增速調整、股市變化、落後産能等,不同的觀察角度,會形成不同的社會情緒,引發不同的社會反應,形成的對于經濟發展和群衆利益的影響效果也不同。因此,新聞輿論工作要在引導全社會經濟預期上發揮積極作用。

今年3月初,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政府債務增加導緻财政疲軟。對此,新華社迅速予以反擊,發表财經快評《評級中國信用應多看發展》,有針對性地談到“中國政府債務水平的提高是為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會在未來創造持續的現金流,并不是一種毫無産出的壞賬投資”。同時指出,“長期以來,西方評級機構把持着信用咨詢市場的壟斷地位,利用信用評級對西方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一褒一貶,人為制造‘融資剪刀差’。”這就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問題的實質。這種輿論引導及時、有力,平衡了“唱衰”中國的輿論,有利于形成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市場信心和穩定預期,有利于人民群衆理性看待經濟形勢。

事實上,加強宏觀調控預期管理已經成為當代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任務,《人民日報》2015年5月25日刊登《五問中國經濟》、今年1月4日刊登《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5月9日刊登的《開局首季問大勢》,通過權威人士在中共中央機關報的問答來傳遞黨和政府對中國經濟的預期與信心,這正是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适應人民的時代需要的創新舉措。

要形成植根中國的主流價值觀。一個社會的凝聚力從深層次上看源于全社會形成具有最大共識度的主流價值觀。這種共識的覆蓋面越廣、認同度越高,社會的凝聚力就越強、穩定度就越高。而新聞輿論工作對于主流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經濟形态是社會存在,價值形态是社會意識,輿論形态是社會表達。當前,新常态下的經濟形态是:公有經濟與非公經濟并存、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并存、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并存;全球化下的價值形态是:愛國主義與全球主義并存、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并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并存;網絡化下的輿論形态是:主流媒體與非主流媒體并存、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并存、國内媒體與國外媒體并存。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此,對各種社會表達,新聞輿論工作切不要被表面的喧嚣所困擾、誤導,而要深究其深層次的社會基礎,并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衆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态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着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在網絡空間要實施有效引導,成為當代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使命。在紛繁蕪雜的網絡輿論場中,做“有品質的新聞”,為人民群衆提供真實信息和精神力量。這正是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适應人民的時代需要的創新舉措。

三、新聞輿論工作要成為實現定國安邦、推動社會進步、守護公平正義的重要力量

當代社會已經進入一個高度的媒介化社會,如同歐洲學者克努特·倫德比在《媒介化、變化和後果》一書中認為的,“媒介,特别是新聞媒介主宰、溶解和牽引人們的意識、行為方式和整個社會,促成媒介化社會。人類高度依賴媒介而生存,社會被媒介所駕馭。”(劉建明:《當代西方新聞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43頁)在這樣的社會中,積極地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可以讓新聞輿論工作成為社會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要更加積極地依靠新聞媒體推動政務公開。在一個高度媒介化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政務信息被公開,越來越多的公衆參與公共事務,社會的運行也越來越出現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特征。為此,黨和政府的在履行職責時就要積極、坦誠地與公衆溝通,善于利用新聞媒體傳達政策主張。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有25位部長通過非正式的“部長通道”接受記者采訪,不但滿足了新聞媒體的采訪需求,也展示了政府的良好形象。打造現代政府,需要黨和政府官員更加善于與新聞媒體溝通,在溝通中轉變政府職能,提升執政能力。

要更加積極地回應新聞媒體對于突發事件的關切。當代社會的運行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各種突發的、負面的事件層出不窮,當問題出來後,不能及時回應,就會導緻次生輿情問題,讓事态加劇,造成人民群衆對黨和政府公信力的質疑。為此,要切實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加強突發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發布,負責處置的地方和部門是信息發布第一責任人,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根據處置進展動态發布信息。”在回應突發事件的輿論關切時,要把握速度的要求,反應要更加迅速,第一時間予以回應;要把握态度的要求,各級幹部回應時要平等、真誠、有同理心;要把握可信度的要求,保持發布信息内容的清晰、真實、一緻,通過有公信力的信息樹立黨和政府良好形象。

要更加積極地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作用。這一條,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别要注意,首先要做好。對網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新聞媒體是維護公平正義的重要力量,要站在推動定國安邦、社會進步的立場上,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衆的利益,把一切醜惡的社會現象挖掘出來,為弱勢群體仗義執言,成為黨和政府提升執政能力、人民群衆維護自身利益的重要依靠。

“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是中國共産黨新聞輿論工作的曆史經驗和當代要求,隻要準确理解、認真遵循、創新執行,就能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讓新聞輿論工作成為黨和人民前進的共同力量。(來源:求是網,鍊接地址:http://www.qstheory.cn/zhuanqu/zywz/2016-05/18/m_1118885237.htm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