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安(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教授)


     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之後,中國與世界的新聞傳播環境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以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大局作為曆史背景,新聞傳播教育也面臨着重新尋找曆史方位的重要任務。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養,如何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對于當前的新聞傳播學院來說成為前所未有的挑戰性命題。
      新聞傳播這一學科的建立,是人類走向科學理性的曆史進程中,對于自身和世界關系的一次再梳理。做好新聞傳播教育,首先要在大變局中明确人才培養的核心競争力和主要任務。從20世紀初新聞傳播教育正式确立以來,在迄今一百多年的時間中,新聞傳播教育成為了一種以叙事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形态。通俗的說,新聞傳播工作的核心競争力就是講故事,主要任務就是講好在不同的媒介技術平台上,基于不同的信息傳播規律的故事。
      因此,叙事能力培養是新聞傳播教育的核心競争力所在。新聞傳播教育以叙事能力和叙事倫理為核心,以信息規律變遷作為叙事教育的新基礎設施。同時,我們應當明确新聞傳播人才,是在任何信息環境中都能完成高水平的叙事人才。這種叙事,主要以非虛構、有時效性的叙事為主,借助多元化的叙事藝術,最終幫助人實現對于客觀世界真實、準确和全面的認知。
      當然,随着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聞傳播教育的邊緣的确也在不斷擴大,傳播技術從認知的基礎設施開始逐漸成為認知自身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傳播學科發展出現了一種耗散結構,通過邊界的不斷擴大最終形成對于内部秩序的再穩定。這是學科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通過不斷的融合交叉,最終形成學科新的中心地帶和有益邊緣。當前我們正處于這個耗散過程中,盡管新聞傳播學科的側重點在不斷的變化,具有更多的争論,但是堅守教育的核心,包容地看待新聞傳播的邊緣,是當代教育人所必須要形成的共識。新聞傳播也因為結構的變遷,成為了支撐社會功能的元學科。作為一種叙事教育,新聞傳播需要以内容上的原創,技術上的複制作為教育的根本,立足人文主義的内涵,借助科學範式,利用技術路徑不斷為世界提供更加完整準确的事實和豐富的叙事。
     新聞傳播學科的發展,是全球現代化曆程的一個縮影。它既有現代化的各種特征,又高度依賴于工業文明甚至信息革命的成果,不斷深入地影響世界和中國。在中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深度融入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曆史進程中,新聞傳播學科需要重新明确中華文明、中國經驗、本土案例和現實路徑的意義,通過這些建構自身的民族主體性和學科主體性。
      在5000年的文明進程中,中國與世界一直都密不可分。21世紀以來,新聞傳播更是成為了一種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這種連接不僅是功能上的,更是觀念上的。新聞傳播工作從來都是一面鏡子,投射出的不僅是客觀世界,還是人們認知客觀世界時的觀念和心态。一方面,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建立全球良性中國觀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通過廣義的傳播活動,中國人也更多地理解我們身處的多元世界,從而找到自己的複興坐标。
      beat365官方网站自2002年建院以來,就樹立了 “國際化、實踐性和研究型”的辦學方針。我們理解,國際化是人才培養的 制高點,實踐性是人才培養的基礎,研究型是人才培養的保障。近20年來,清新堅持“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育人理念,結合課程教學、實踐教育和全球勝任力培養,把課堂建在清華園中、祖國大地上、全球熱點地區,以價值塑造、知識傳遞、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方針,做到了精心打造優質課程、全面覆蓋實踐課程、突出強化全球課程。
      從根本上說,我們要讓中國的新聞傳播人才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叙事體系中的一塊“芯片”,新聞傳播人才需要兼具家國情懷,真正理解世界、理解中國;需要具備高度的使命感、責任心,同時還要有很強的恒心和耐力。與曆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不同的是,兩個大局交織下的全球環境更加複雜和充滿挑戰。我們将面對前所未有的問題,探索前所未有的答案,記錄前所未有的故事,生産前所未有的知識。這些不僅是“百年未見”的探索,更是民族偉大複興的答案之一。




2023年10月17日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