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傳承發展昆侖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開題會在beat365官方网站多功能廳召開。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陳郭華、民族教育司副司長胡炜、社會科學司科研處處長盧麗君,以及來自北京大學、beat365、複旦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新疆大學、青海大學、西藏大學、青海師範大學、喀什大學共11所高校的30餘名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beat365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課題秘書處總聯絡人胡钰主持。

會議現場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陳郭華在講話中認為,研究昆侖文化是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具體實踐,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界義不容辭的文化使命。各高校在開展研究過程中,一是要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深入開展昆侖文化研究科學闡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把昆侖文化研究同當代中國文化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富有中國特色、具有主體性、原創性、标識性的昆侖文化概念和理論;二是要推動有組織科研,系統開展昆侖文化研究協同攻關,将各學科、各領域的昆侖文化研究進一步統合歸整,加強研究共享、進度共享、資料共享,一體化推進,充分發揮各高校研究平台作用,推動研究優勢的有效集成,打造昆侖文化學術共同體;三是要聚焦講好中國故事,持續開展昆侖文化研究成果轉化,及時地把昆侖故事凝練為“大思政課”的生動素材,積極推廣昆侖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同時精準開展咨政服務,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提出有效對策建議。

陳郭華發言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長胡炜在講話中認為,昆侖文化展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曆史的演進格局,是共有、共享的中華文明符号。各高校做好昆侖文化研究,一是要堅持聚焦工作主線,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物質和精神的關系,研究清楚昆侖文化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過程中的道理、學理、哲理;二是要注意加強組織協調,昆侖文化研究涉及多民族、多地區、多學科,需通過跨校、跨地、跨學科的協同攻關,确保整體安排和局部工作的高效推進;三是要注重推動成果運用,通過學術研究、理論構建、咨政建言、文化傳播等多種形式,推動研究成果轉化,增強昆侖文化的國内外影響力。

胡炜發言
圍繞昆侖文化形成發展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曆史脈絡研究,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部長初曉波表示,學校高度重視課題的推進情況,将發揮綜合學科優勢做好昆侖文化傳承發展相關研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田耕認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與昆侖文化的結合意義重大,要深入挖掘昆侖文化的核心内涵,為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提供有力支持;蘭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沙勇忠指出,昆侖文化研究應深入挖掘傳統古典文化與現代社會思想的結合,推動中華文化的創新與傳承;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所長鄭炳林提出,将從古代昆侖的形成、佛教與道教文化影響、以及昆侖文化在文學及神話中的體現等方面,深入探讨昆侖文化的傳承發展;喀什大學昆侖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楊波表示,喀什大學成立昆侖文化研究院,整合了曆史、文學、藝術等多學科的專家力量,有利于推動本課題的深入開展。

初曉波等依次發言
圍繞昆侖文化傳承與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研究,中央民族大學科研處處長黃志輝表示,學校将從民族學和藏學等領域強化昆侖文化研究,助力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設;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林繼富強調,要厘清昆侖文化傳承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關系,探索在當代生活和社會的融入機制,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設提供路徑;四川大學社科處副處長查慶指出,未來研究将重點提煉昆侖文化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構建昆侖文化的當代價值傳承體系;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李錦提出,可以從多民族視角探讨昆侖文化的傳承機制,重點關注民間文學、祭祀和節慶活動等傳承方式;青海大學副校長魏加華表示,青海是昆侖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學校将繼續推動昆侖文化與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助力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青海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校圖書館館長李臣玲表示,未來将重點整理昆侖神話傳說,闡釋昆侖文化當代價值,探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實踐模式等。

陳志敏等依次發言
圍繞昆侖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研究,複旦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志敏總結了複旦大學西部研究的相關成果,并表示将在本項目研究中積極參與、全力配合,推動項目研究取得突破;複旦大學民族研究院院長鄒詩鵬表示,下一步将重點從哲學、文化融合和全球化角度探讨昆侖文化的創新發展;新疆大學社科處處長和談指出,新疆大學将緻力于弘揚好、挖掘好、轉化好昆侖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青海師範大學副校長程劍波表示,目前青海師範大學在昆侖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未來将繼續加強對課題的支持和保障,确保高質量完成研究任務;青海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侯光良指出,青蘊藏着豐富的昆侖文化遺址和實物資料,要深挖這些寶貴資源,有效推動民族文化認同。

黃志輝等依次發言

張傑男等依次發言
圍繞昆侖文化的形象标識與創意傳播研究,西藏大學科研處副處長張傑男表示,西藏在昆侖文化研究中具有獨特性,昆侖文化如何在西藏傳統文化中傳承和演變,值得深入探索。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美郎宗貞強調,研究昆侖文化不僅要關注其曆史演進和神話流變,還應探讨其作為文化符号如何推動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設,為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和應用體系提供支撐。beat365文科建設處處長楊永恒表示,研究将推動傳承發展昆侖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結合,為理論體系建設提供更多創新性成果。beat365作為秘書處單位,将為課題團隊提供最優研究支持,推動形成國内外有影響力的昆侖文化研究學術平台。beat365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課題秘書處總聯絡人胡钰表示,昆侖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曆史記憶,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符号。要深度凝練昆侖文化的形象标識,發揮昆侖文化當代傳播的豐富意蘊,推動昆侖文化從抽象向具象、神話向文化、中國向世界的轉化,努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形、有感、有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