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我院08級本科生蔣方舟以散文《審判童年》獲得第七屆“茅台杯人民文學獎散文獎”。19歲的蔣方舟是本次也是曆次人民文學獎獲獎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人民文學獎是我國文學界一項重要的文學獎,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谡,1986年首次評獎,在文學界和廣大讀者中有較大的影響,評獎對象以長篇小說為主,兼有長篇紀實文學,詩集和散文集。此次頒獎儀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長篇散文《審判童年》“審判”的不是童年,不是兒童,而是在童年視野中成人世界中一些矛盾。蔣方舟稱,她一直在試圖揭開思想與生活的謊言,不是當一個溫情的抒情者,而是“甯可讨人嫌,也要說真話”,“不能太畏縮了,要保持往前沖的姿态”。
蔣方舟以富于想象力的理論分析、爛漫靈動、快意恩仇的語言探究童年和人世的端倪,将遊戲精神與誠懇的自我推敲熔于一爐,對于一系列基本的人生關系和文學主體作了别開生面的闡釋,因而赢得評委會的一緻認可,被授予“茅台杯人民文學獎”散文獎。
蔣方舟表示自己很崇敬老一輩的作家,但也覺得與他們有距離。而對于年輕一代,她表示自己很關注“90後”,希望給他們打下啟蒙的底子。“我啟蒙不了,但我可以把我的精神導師、精神伴侶們引薦給大家。無論是在清華還是在社會上,我希望大家都能更有見解一些。”
在她看來,20歲左右的年輕人就應該成為一個發聲體,成為表達意見和傳達思想的主要群體。“如今的青年力量太式微了,沒有環境,沒有派别,沒有交鋒,因此沒有很大的進步。”
蔣方舟此次獲獎的長篇散文《審判童年》還在連載中,打算寫15到20萬字,整個作品年底可以出爐,現在她正在和一些出版社談出書的事,《人民文學》也有意讓她明年開個專欄。當下她正在《新京報》、《新周刊》、《女友》校園版上開設專欄,平時寫作生活很充實。
談到自己在清華園一年多的生活,蔣方舟說:“我的世界觀沒有改變太多,但這一年裡我學到了方法論,知道了怎麼更好地做一些事情。有些人會詫異于我身上的‘清華氣質’,比如理性、專注、高效。”“我發現,把思想表達出來,别人會有很多的反饋,碰撞多了,得到的東西很多。大一的時候,我站在外場觀望别人怎麼應付各種事情,今年我也進入内場表演區,參與程度大了,卻不那麼緊張了。總之,這一年裡我發現一切都沒想象中那麼可怕,比較自如了。還是要不斷嘗試。”
今年是這個獎項頒發的第七年,此次評獎的範圍是2008年11月到2009年10月之間,在《人民文學》雜志上發表的小說、散文、詩歌和報告文學作品。獲獎者分别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特選作品獎獲得者王樹增、徐坤;長篇小說獎獲得者劉震雲、中篇小說獎獲得者袁勁梅、東紫、短篇小說獎獲得者鐵凝、張炜;散文獎獲得者王小妮、蔣方舟;詩歌獎獲得者牛漢、劉希全。(姜婉君供稿 編輯 肖紅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