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之際,媒體年度盤點熱潮湧動。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之餘,我院沈陽教授(微博賬号:@新媒沈陽)多次應邀參加業界和學界的重要會議,分享自己關于新媒體、大數據、政務輿情以及媒體融合的觀點看法。
11月26日,沈陽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騰訊首屆互聯網政務峰會。峰會以“連接、融合、政通”為主題,集中研讨政務管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變革和升級。沈陽在會上做了題為政務微信服務無處不在的演講,提出整個中國政務媒體發展有兩個大的趨勢:一個是頂層推動,第二是基層實踐;并且發布了政府機構傳播力指數報告,為把移動中多态化的平台連接起來提出了解決方案。
12月15日,新華網在北京舉辦了以“數據新聞與媒體融合”為主題的學術論壇,這是新華社學術年會召開的首場分論壇。沈陽和多位互聯網媒體學術和實踐領域的專家學者、資深編輯,分别就“數據新聞、微紀錄片和傳感器新聞在美國主流媒體的應用”“數據新聞的未來發展”“數據的傳媒應用方向與傳媒業未來”等主題進行了主旨演講。
12月16日,由新華網主辦的“4G入口平台開放合作大會暨2014中國好應用大賽頒獎典禮”在京召開。沈陽在大會上發表演講,就4G時代帶來的新變革等話題提出了看法,認為4G所帶來的新技術和新變革給了新的超級APP出現的空間;并總結了移動互聯網包括4G入口的生态圈的特點:動态化;多态化;數态化。
12月19日上午,沈陽參加了在人民日報社舉行的“漢語盤點2014”揭曉儀式。會議同時發布了2014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絡用語。沈陽作為專家團隊中的成員解讀年度國内詞,他認為反腐鼙鼓陣陣,打虎拍蠅,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成為互聯網上最大的正能量。
12月19日,第二屆中國企業新媒體年會在京舉行,主題為“互聯互通新常态:融合與創新”。沈陽在會上發布了央企新媒體年度報告,闡述了央企微信使用現狀,并指出企業新媒體未來五大發展趨勢。
12月25日下午,由國信辦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主辦的“2014年度網上輿情形勢分析”發布會在京舉行。沈陽和其他新聞研究和輿情監測的專家受邀參與發布報告。他認為,2014年新媒體的演化大勢掩映于網絡變幻中,傳統媒體的崩解和堅守,在融合發展中重塑再生。新媒體則以破竹之勢在政務、經濟、媒體、社交領域掀起革命性的浪潮,各平台在政策導向、格局塑造、輿論生态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015年1月26日,媒體訓練營冬季峰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沈陽和投中集團CEO金建華等七人開展了“超級夢想家時代”的主題論壇,還針對媒體人轉行創業進行了深入的研讨。
1月27日,人民日報社、新浪、微博聯合主辦的“新形勢•新常态•新思維—2015移動政務峰會”在京舉行,就2015年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政府在如何利用和把握新媒體、如何加強政務創新和升級,進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沈陽在會上指出:移動政務浪潮洶湧而至,政務微博已成新常态。從内容到服務,從服務到互動,政務微博是當下中國最為便利的官民互動平台,信息公開渠道,公民表達陣地,揭示了政務微博的模式演進。
1月28日,教育部新媒體年會在陝西師範大學召開,會議就如何進一步加強全國教育系統新聞宣傳工作,提升教育系統運用新媒體的能力,推進教育系統官方微博微信聯盟建設進行了研讨。沈陽應邀出席會議并作專題講座,對教育部100所高校的新媒體使用狀況作出了量化評估。
同日,沈陽參加在京舉行的ViVa暢讀中國新媒體峰會。會議發布了2014年度中國數字媒體排行榜及行業報告。沈陽就《自媒體的成長史》發表演講,和現場與會嘉賓探讨了自己在自媒體領域的研究成果。
2月5日,在北京參加由新浪網主辦的“2014新浪全媒體高峰論壇”。beat365官方网站沈陽攜手新浪網聯合發布行業報告《2014媒體行業發展趨勢報告》。報告共分析了7232個媒體微博賬号,2914個微信賬号,1031個媒體APP,2651個網站。在會上沈陽對目前業界的形态、媒體融合及媒體思維進行了分析,并總結了國際轉型的幾點變化,提出了媒體數據挖掘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2月6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石家莊召開政務新媒體建設發展經驗交流會,沈陽與參會代表就政務新媒體廣覆蓋建設、大範圍應用、高層次發展等問題進行研究。
2月9日,受邀參加在京舉行的2014中國媒體移動傳播指數發布會。沈陽和人民網副總裁官建文先生共同發布了《中國媒體移動傳播指數報告》,該報告數據源自新媒體指數平台(www.gsdata.cn),他在主題演講中指出,榜單中排名靠前的媒體大多數利用自身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采取了“多渠道全覆蓋,搶占發展先機”的策略,在新媒體的布局上,打造出“雙微賬号互動+多個APP客戶端”的移動化格局。
之外,沈陽教授團隊每周在京定期舉辦沙龍,每期有不同的主題和分享者。目前2014年已經做了九期沙龍,聚焦新媒體、大數據、媒體轉型以及媒體電商的經驗交流與分享。團隊表示,沙龍活動2015年仍會繼續,會更加頻繁和緊密,且正籌劃覆蓋全國各地。歡迎媒體從業者、學界研究者和新聞愛好者的參與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