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代表張小琴在學院2015年秋季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日期:2015-09-21作者:梁鵬 浏覽量:

雖然上過各種舞台,也面對過各種話筒,但是在清新——beat365新聞傳播學院代表老師發言這是第一次,所以随着到我的時間越來越近,我心跳越來越快,還是挺緊張的。每學年都能看到很多的新面孔來到了清華園裡面。每次看到一張一張這麼年輕的面孔,意氣風發、青春勃發的這樣的面孔,我都會感覺到在你們面前有一個非常長非常長的未來,在你們面前有着很美好的未來,而在這個很長的美好的未來當中,有這麼一段就是從今天開始的,就是你們在清華将要度過的四年、三年或者兩年。

那麼在清華的四年、三年或兩年,清華将會給你們留下什麼,你們又會給清華留下什麼?這是我想今天我們可能會去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大學是一個最好的滋養身心,能夠盡情的、盡量地去成長的一個地方。我們在校園裡面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尋找到自己,盡量地去舒展自己身心,去發展自己的心智,然後盡量地吸收營養。

而清華我覺得又是一個最适合成長一個地方。我希望大家能夠充分地感受清華之美,就像今天這麼一個藍天白雲的好天氣,清華的校園裡面可以說每一步、每一個空間都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畫面。但是可能剛來清華的時候會有這樣的感受——過不了多長時間它就變成了我的宿舍、我的教室、我的餐廳,它就是我每天生活的一個場景。其實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我覺得很多人會和清華擦肩而過,你沒有跟它産生一種深刻的關系。我記得今年的畢業生,有一位于海童做了一個圖片的(作品)。他用了兩萬張延時攝影,做了一個27分鐘的清華的片子。清華的四季流轉、晨曦變換在他的鏡頭之下就變得非常地美。他得用多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兩萬次的拍攝?他和清華之間是這樣一場深刻的“愛戀”。當其他同學隻是和清華擦肩而過的時候,他和清華發生了這樣一個深刻的故事。我覺得他能感受的東西可能會比其他人更多。當然,我們感受清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他用他的方式,你們可能有你們的方式。我覺得大家要去盡量地感受清華的曆史。你對清華的曆史了解越多,清華在你的眼裡面就越具體、越厚重。

剛才老師和同學們都講到梁啟超,“君子”的這個演講,這個演講就發生在同方部。希望你們下一次走到同方部門口的時候,能夠稍微慢一慢腳步,去側耳聽一下是否還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這樣一個聲音的回響。當你們走到荷塘邊的時候,去感受一下是不是還有朱自清的背影;走到古月堂的時候,是不是能夠看到錢鐘書和楊绛的第一次相遇。遠的不說,就在我們學院,學院一進門,大家可能注意到有一塊拼花的瓷磚。我們學院(建築)是1930年建立的,看到這塊花磚的時候,你想象一下,當年拼這塊花磚的工人,他是用什麼的心情在拼這些花磚,而設計這個學院的人又用什麼樣的心情去設計這個學院。你們可能在一進門的時候就看到,前總理朱镕基先生曾經在我們學院讀過書。你也可以感受下是不是還有朱镕基先生背着書包走進門的那一瞬間。

還有可能很多同學不知道,我們老的電機館在“文革”當中,曾經是第一場“武鬥”發生的地方,曾經在那兒發生過流血事件。如果你這樣的去了解清華,你對清華的了解越多,那些曆史就會在你面前浮動起來,你會感覺到它的厚度。曆史是一層一層的長起來的。到了今天,當你走到每一個角落,當你在每一個瞬間的時候,如果你能夠了解更多、能夠感受更多,那清華對你來說就一個豐盈而厚重的一個地方。你會感受到它的文化和曆史。那你吸收清華的營養可能就會更多。當然我們也希望同學們能夠在這兒,去到每一個教室裡面,去吸收豐富的知識的營養。每一間教室,每一個先生的腦海可能都是一個知識的寶藏。這些寶藏也等着大家去探索。

另外我希望大家在這四年當中能夠完成精神和人格的養成。大家都說清華是一個大平台,有做大事情的意識。天将降大任于“清華人”的這樣一種意識。我們學院的首任院長提出來“面向主流,培養高手”。所謂“面向主流”,就是要上大平台;“培養高手”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有上大平台、承擔大責任的能力。如果我們在經過了這樣的一些吸收,我們能夠不斷地去吸收清華的營養,不斷地去養成自己的人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會一天天、逐漸地變成一個“清華的你”。而同時,當你的生命越來越豐盈,當你的生命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時候,可能你也會把你生命當中的絲絲縷縷留在清華當中,那清華可能會成為“你的清華”。

我想,清華曾經是梁啟超的清華;曾經是朱自清的清華;也曾經是鄧稼先、錢學森的清華;它還曾經是高曉松和李健的清華。現在清華已經是你的清華了,你和清華會發生什麼樣的一個故事呢?

清華的你,你的清華。這個故事今天已經開始了。大家請盡情地抒寫吧!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