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柳斌傑在學院2015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日期:2015-09-21作者:梁鵬 浏覽量:

自信的選擇 高尚的理想

——在2015年秋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

柳斌傑

(2015年9月11日)

又一批優秀學子,經過十八年或者更長時間精修苦練,走進了beat365官方网站,實現了自己和父母的心願,站到了人生的一個新起點上。我們由衷地歡迎你們,并為我們在人生旅程中有緣在beat365同行一程感到高興。

在座的新老同學們,都是網絡時代長大的,許多人都把你們叫做“網絡教育的一代”,具有網絡遊戲思維的人,其基本規則就是自我奮鬥、自我實現、自我體驗,這種獨立性格是你們的優勢,決定了你們不會依附金錢、依附權貴、依附虛榮,因為你們不是為了擺脫貧困、謀取權勢、追求私利而活着的,你們是有尊嚴的,是有價值判斷的,是同一代人的佼佼者。

由此,我判斷,你們選擇新聞傳播學院,應該是經過思考的、慎重的。作為師長,我們當然是熱情支持,希望有更多的優秀人才終身為新聞傳播事業而奮鬥。

但是,什麼事情都有一個深化認識的過程,認識了的并不一定理解了。例如,對新聞傳播事業的認識,同學們也許并不真正懂得本質,即使讀了幾年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也還有弄不明白的人,缺乏專業自信者不是個别例外。

為什麼?就在于新聞傳播學的特殊性,她包容了所有的知識和學科體系,不像物理、化學、生物、法律等學科那樣有明确的邊界和特定的對象。所以,我要給大家講一點專業意識,增強大家的自信心和認同感。

總體而言,新聞傳播學是關于記錄和傳播人類文明活動的實踐科學,全景式地展現自然界、社會和人類的過去和現在,引導人們走向更高階段的文明,她是精神文明的生産者和傳播者。随着人類交往的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傳播技術的現代化,新聞傳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隻是影響到國際關系、社會政治、公民思想、公衆行為,而且還影響到生産經營和家庭生活。無論是大衆還是小衆,無論是老人還是兒童,都逃不出新聞、傳播所營造的那個文化空間。為什麼不少領導、不少公衆人物、不少家長,總是抱怨媒體呢?總是詛咒互聯網、手機呢?就是因為媒體新聞、文化、信息傳播的影響力,使他們感到無奈與恐懼。現代媒體成為一切人又愛又恨的怪物。這就印證了新聞傳播事業的地位和作用,不管誰是什麼态度,媒體的民主推動力是顯而易見的。

在西方法治國家,媒體人被譽為“無冕之王”,媒體力量被稱為“第四種權力”,傳播業被視為“社會溝通的橋梁”、市場經濟“中介力量”,互聯網介入選舉後,西方知名大報發出了“媒體在選總統”的驚呼,因為多數選民是“跟着輿論走”!足見其影響之大。

在我國,新聞傳播也是關系黨和人民禍福的大事,新聞是輿論導向的重中之重,傳播是凝神聚氣的基礎工程。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要準确、及時、真實、客觀的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反映人民群衆的呼聲和訴求,監督黨和政府的工作和一切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的依法運行,揭露和批評社會腐敗現象和假、惡、醜行為,具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新聞傳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新聞傳播是顯性行業。同學們在入行前,可能知道主持人的風光、播音員的美聲、編輯者的刀斧、記者們的名望、新媒體的神通……但這些榮光背後的故事,你未必知道。

我在18歲就當記者,直到今天将近50年之後才真正理解新聞傳播者的真谛:責任、正義、良心、犧牲!

執業新聞傳播,每個崗位都有具體的任務和相應的責任,大家參加實習就知道了,但更大的社會責任、曆史責任、政治責任,在正義、良心、犧牲這六個字中才能看出分量。

正義是媒體的制高點,伸張正義是傳媒工作者的立足點。從李大钊的“鐵肩擔道義”到毛澤東、鄧小平的“正義必勝”,再到習近平的“正義的力量必勝”,都是講我們要幹的、要堅持的是正義的事業。媒體的“正義”也是這個意思,要堅守正義的立場,用“正義性”取舍、評價一切新聞事件和人物事物。這對從業者人格、職業素養和能力都提出比一般職業更高的要求,你的立場、觀點、态度甚至行為舉止,都要曬在陽光下,都是在億萬人的監督下“動作”。正義也是大公無私的精神境界,支持她的是真理、道義、道德、信念和超俗的判斷力。這也是修煉一股正氣和敢于堅持真理的勇氣。

良心是新聞傳播者的内在血性,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個人底線。媒體的良心就是媒體公信力的基礎。如果一個人、一個媒體“良心泯滅”,那就沒有法治,沒有了道德、沒有了行為準則,什麼喪盡天良的事都能做出了。制造謠言、有償新聞、虛假信息、垃圾信息怎麼傳播的?就是一些“黑心人”唯利是圖、見利忘義、賣身投靠、以公肥私的下作。傳媒是社會公器,操作這些公器的人一旦靈魂是醜惡的,那對社會的危害就大了,小者污染精神、誤導公衆;中者破壞公序良俗、颠倒是非;大者禍國殃民、危害社會。所以,新聞傳媒業者,要有實事求是、剛直不阿、敢于鬥争、公道正派的基本品質。

犧牲自我這是堅持真理的前提,不怕犧牲是媒體人的最高境界。因為一個人死都不怕就什麼都不怕了。新聞傳媒業需要這種精神。有時犧牲自我的利益,為了正義和公理;有時需要犧牲自己的名譽,遭人誤解和指責;有時需要獻出生命,為了報道戰場、災害事件真實情況或揭露事件背後的黑幕,用熱血換真理。世界高危職業除了軍人、海員,第三位的就是記者,全球每年都有一批一線記者獻出生命。從這裡可以想見,新聞媒體從業者至少要有犧牲自我的精神,苟且偷生是當不了好記者的。

講這些不是給你們說教,而是給你們一點職業意識,知道選擇這一行意味着什麼,怎麼做好将來的職業準備。

中國已經到了人的自由發展的新階段,不是人人需要計劃分配、組織安排,而是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自主發展、激流勇進的社會,知識、能力、創意是比資本、金錢、财産更重要的“實力”。

當此之時,我們作為師長,不是塞給大家一大堆無用的“陳詞濫調”,也不把基于個人經驗的東西強加給你們,而是幫助你們在發現自我、完善自我、追求自我、體現自我中,不斷提高學習新知的能力、傳承創新的能力、适應環境的能力和自我調控的能力,要把“自我”放在社會前進、民族振興、國家命運、人類文明的大事業中校正方向、度量輕重、創造價值。我們能盡到的責任僅此而已,一切決定于你的基本素養和成長的努力。

當前新聞傳播業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一是互聯網傳播引發的媒體大融合大發展,是技術推動了曆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個力量可能催生傳播領域更加深刻的革命,形态、業态、勢态尚不能完全預料,但勢頭是不可阻擋的,人類隻能順應其行。

二是大數據技術帶來的社會信息化,數據成了無所不在的财富和資源,也成了決策、行動、管理、生存的重要因素。這對新聞傳播發展帶來機遇,也帶來了嚴峻挑戰。最近國家出台的《大數據發展行動綱領》,提出一切數據信息科學化、精準化、普惠化、高效化、透明化,充分利用大數據傳播中國文化信息,構建完善的文化創新、信息生産、數據傳播綜合服務平台,豐富知識資源,提高服務水平,将是你們這一代的神聖職責。

敢于挑戰,就有突破。努力吧,同學們,希望就在“互聯網一代”、“手機一代”!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