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乃至一家公司的興衰,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和影響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文化、制度/管理和技術等。很多時候,這些因素又是相互關聯和影響的。比如說新的信息傳播技術的出現,會改變一個企業乃至一個社會的組織運行方式。而同樣的信息傳播技術,在不同的國家和企業裡,其應用的方式又可能差别很大,可見文化和制度本身對于技術的采用情況也會産生影響。但如果把國家和企業的興衰原因作為考察對象的話,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應該是人力資源的培育和整合狀況。其他因素,無論是文化還是制度、技術,都是要通過作用于人力才能起作用。我國自古以來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說。也因此,“治國平天下”要從“修身齊家”開始。五四前後,有感于當時中國孱弱的國力,一大批愛國之士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救國方策。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舉措之一,來自以“啟迪民智”為己任的一批投身出版業的知識分子的實踐。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中國現代出版業的先驅乃成為他們施展救國抱負的重要舞台。
近一個世紀以後,伴随着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民智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但不同于近百年前的民智的啟迪,現在人們關注的是,借助于各種Web 2.0的網絡應用,已經大大提升了的全社會的民智,如何能夠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轉化為強大的生産力,并最終促進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的繁榮。
Web 2.0的各種應用,包括博客、威客、DIGG(如豆瓣網等)、維客、各種社交網站等。它們的一個共同點是通過互聯網把大量個人的、分散的智慧和知識、技能(即本文所謂的“民智”)、關系資源等加以整合和利用,從而體現或發掘其價值。
Web2.0是如何整合民智的?它對我們有什麼意義?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兩個主要問題。為了論述方便,下面我們以威客這種Web2.0的應用方式為例進行說明。
一、Web 2.0如何整合民智
首先,民智具有被進一步啟發和充分整合的巨大潛力。這種潛力基于以下兩個事實:第一,知識擁有和需求的不均衡性。人,以及不同的企業和地區,是各有所長的,而人們的需求又是多種多樣的。這種差異或者不平衡,是所有商業活動得以開展的基本驅動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學問和藝術。不同的人因其本身的天賦、成長環境、性格偏好、機遇等不同,會成長為各自具有不同特長的個體。如果說價值來源于對需求的滿足,那麼,一個人的知識、智慧和技能,客觀上能夠滿足另外一個在相應方面比較欠缺卻有需求的個體的需要。然而,在自然狀态下,個人擁有的專門知識和技能随着個體是處于散居、組織無序的狀态。因此,任何社會都有知識分享和轉移的需要和潛力。
第二,通過知識的分享和轉移,還能夠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産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但民智的整合和利用的實現,需要考慮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整合的成本問題。這種成本,主要是指知識的供需雙方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或交易的成本。一個人有某方面的知識需求時,如何便捷的尋求并獲得幫助?從知識擁有方來說,他的知識如何能夠以最便捷靈活的方式發揮作用?
二是整合的可持續問題。通過什麼機制,來保證這種個體之間直接的知識供需能夠持續進行下去。
第一個問題,通過各種威客式網站(如百度知道、雅虎知識堂、任務中國等),無論現實中的身份和所在如何千差萬别,人們已經第一次能夠在觸手可及間彙聚和了解各種供需信息。事實上,正是借助于Web2.0網站這樣的平台,以及知識類産品和服務無需實物形态的特性,使得從技術上,分散在五湖四海的個體能夠以非常低的技術門檻,幾乎為零的成本,發布和了解各種需求。規模經濟的理論基礎――即産量和單件生産成本負相關――不起作用了,起而代之的是長尾理論模式,即每一個小額的微交易/交流都具有實現的可能和價值。
第二個問題,關于可持續性問題,這主要涉及知識交流的激勵機制。威客作為一種為各種各樣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的機制和模式,其支撐體系中至關重要的是信用制度和支付方式的創新。目前,雖然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後面講讨論的用戶作弊、知識産權歸屬争議等),但總的說來,其商業模式是比較明确和成熟的。從現有實踐看,威客模式主要有兩種實現模式,即懸賞式和知識出售式。前者由知識需求方盡心需求滿足招标,威客則參與競标。由于這種方式主動權在招标者手中,大量的參與者很可能會落選,使得其智力勞動成果的價值難以實現,因此,這種模式被認為是對提問者有利的。通常,一樁成功的交易,中标的威客會獲得招标者提供報酬的大部分。目前大家比較關注的威客網,主要是這種模式的。第二種知識出售式模式,有點類似于現實生活中的百貨商場模式。威客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判斷提供有關知識和方案,供有需要者付費閱讀或購買。由于威客提供的知識有可能獲得報酬,因此,基于威客模式的知識交易乃可以生生不息進行下去。
威客模式看似是對一直以來人們所習慣的互聯網使用的免費共享習慣的一個挑戰,但實際上,由于其本質上是一種知識産權交易,所以在觀念上,其實人們接受它并沒有太大的問題。
博客模式的民智整合,雖然現階段并沒有涉及經濟回報這種可持續進行的動力因素,但博客寫作者從中通常獲得另外一種滿足,即情感上或精神上的滿足。無論是經濟上的回報還是情感上的滿足,在經濟學中都和一個更為一般的概念相關,即效用。換言之,通過産生效用,社會上閑散的知識、專長、智慧、技能甚至關系資源,就有了一種機制來激發其流通,并産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社會閑散人力資源的一種自組織整合利用。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有人把Web2.0的理念和網格技術的原理相提并論:前者是整合利用社會公衆的閑散人力資源;而後者則是整合利用網上的閑散計算資源。前者将極大的提升一個國家的國民知識生産總值;後者則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整個互聯網上的計算資源的潛能。前者讓整個社會變成每一個人的超級顧問;後者則讓整個網上的計算機整合成一個超級計算機。
二、理想與現實:Web 2.0為我所用的問題
前面談到的民智整合問題,包括使整合得以實現的技術基礎和運作模式,基本上可以看作民智整合的必要條件,還不是充分條件。具體到每個個人,如何在Web 2.0時代自處并享受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無窮的資源和機會,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即如何為我所用的問題。限于篇幅,這裡僅談兩點。
首先,技術上的可能性和現實之間還是會有很大的距離。舉例來說,理論上,一個人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文章,全世界的網民都有條件和可能讀到這篇文章。但實際上,對于大部分博客而言,他們的文章的讀者群是很小衆的。類似的情況也可見于威客實踐中。面對各種威客網上發布的懸賞信息,不少威客會覺得自己終于可以自由自在的憑一技之長謀生了。但事實是,懸賞式威客模式遵循的是赢家通吃的遊戲規則。因為可以零成本的聚集具有某種知識和專長的高手,因此,在網上的各種各樣的招标中,要真正勝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某一方面的高手或有實力的公司,很可能能夠很大程度上形成某種壟斷優勢,使得其他投标者難以出頭。在這種沒有第二隻有第一的遊戲規則下,那些真正能夠通過威客方式獲得穩定受益的人,必然隻是少數某一領域中的佼佼者。大部分參與者一開始将不可避免的隻能充當陪練的角色。因此,這對威客的耐心和信心将是雙重考驗,當然也會激勵一部分有志于此道的威客發奮努力提高自己。從全社會公民的整體素質和知識生産的角度看,這正意味着民智的激發和調動。
第二個問題是誠信和倫理問題,即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作弊可能。比如威客的懸賞模式,無論是招标者還是投标者,都有可能作弊。知識産品有很多不同于物質産品的特性。一方面,知識産品的價值不會因為被傳播和使用而受損。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着,知識産品在傳播過程中,容易被偷偷的消費,從而失去其原本具有的交易價值。例如,在威客模式中,各種投标方案是否達到要求,本質上取決于招标者的主觀判斷,這就存在招标者作弊的可能。因為一方面,招标者可以要求完全審核和了解各種投标方案的具體情況,否則無法判斷其是否能夠滿足需求;但另一方面,在審核和了解過程中,投标者實際上已經獲知了其需求的各種可能的解決辦法,但他仍然可以謊稱未達到要求(在那些完全取決于自己判斷、外人無從了解其需求滿足标準的案例中),或由己方另外注冊一個威客,利用所“盜取”的知識成果參與投标,從而把标投給己方投标者。這都是招标者或懸賞者作弊的情形。在知識出售式模式中的作弊手法,很多則是和博客推廣或搜索引擎優化(SEO,search engineer optimization) 的一些手法如出一轍,例如起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題目來吸引潛在讀者付費閱讀,但實際上其内容卻比較拙劣,甚至文不對題。還有一種涉及投标者倫理的情形,就是有些單位和個人借助威客這樣的平台,以方案招标之虛,行推廣宣傳之實,通過在多處設标的方式,傳遞其企業和産品、服務信息,吸引衆多威客和網友的關注,但對于威客認真準備并提交的方案,卻草率處理,敷衍了事。從威客的角度看,涉及到的誠信和倫理問題,則主要包括抄襲、竊取自己并沒有擁有知識産權的作品和方案參與投标。所有這些,都能引發威客模式實踐中的各種糾紛。當然也有各種各樣的對策:如針對投标方案是否符合招标要求,在投标截至後,威客網站可以采用公示投票這種更為客觀的方式來決定;無論是懸賞者還是威客,其交易曆史中的誠信情況将被記錄,從而影響到其下一次的交易前景,以此形成一種用戶珍惜、重視自己誠信記錄的反饋機制;而大部分威客網站采用完全實名注冊并進行身份核實的方式,也有效的遏制了作弊行為的泛濫。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Web 2.0網站固然帶給我們諸多的機會,但具體到個人,具體到實際的知識生産和流通,則也要看到理想和現實之間可能存在的差距。我們相信,諸如威客這樣的應用必然催生一大批知識生産和整理的個體戶,并深刻影響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從最近幾年網上信息中用戶生産内容(即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比例不斷提高已經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在我國,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越來越重要的力量。在知識生産和流通領域,知識個體生産者和私營機構(如各種咨詢公司),借助各種Web2.0功能所提供的商機,相信也将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社會總體知識經濟的重要成分。民智一旦得到整合,其潛能是無限的。整合得好,将極大的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提升一個社會的社會資本。
(作者:beat365官方网站副教授、院長助理 金兼斌)
轉載鍊接
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5760976.html
艾瑞網:http://column.iresearch.cn/u/hdxx/archives/2007/2798.shtml
中國報業網:http://www.baoye.net/bencandy.php?fid=255&id=37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