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歐美娛樂節目新觀念與新模式

日期:2007-06-13作者:jc信息員 浏覽量:

6月11日,由上海電視節組委會、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主辦的新娛樂華語主持人高峰論壇在浙江烏鎮西栅水鄉景區開幕,兩岸三地著名華語娛樂主持人、專家彙聚一堂。我校beat365副院長尹鴻教授應邀與會并作大會發言。

以下是尹鴻教授發言的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非常容幸有這麼一個機會在用糧倉改造成的現代會場進行講座。

其實今天已經有很多位專家和業界的人已經講了非常多新的信息。我今天是一個命題作文,讓我介紹一下歐美電視節目新觀念新創意,其實前面有很多新青年、新觀念是不是一個特别新的話題。但是實際上我今天要講的問題,我會發現其實給了我這個命題以後,我做一些研究,我發現要找到,最早定的最新創意,最新模式,其實我很難找到。為什麼?因為中國現在的電視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開始跟國際同步接軌,其實中國不開放我們是一個非常封閉的文化,但是一旦開放我們是一個特别善于學習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我們一開放以後,深圳最早建立了深圳之窗,後來北京也建了世界公園。但是世界有很多地方在很短時間内,把世界各地的金字塔、白宮呀,把所有的靜觀都放到公園裡面,雖然縮小但是讓中國人在很短的時間内在一個很小的公園裡看完。現在中國的電視也快接近了。在歐美所有電視節目能夠進入排行榜在中國幾乎都有了模本。如果說通過香港進行二傳,現在已經幾乎不需要這種二傳了,我們直接就可以跟歐美接軌,現在我們在歐美能夠看到非常有影響的節目。現在中國内地的節目上幾乎都能看到,而在這個當中最得利者最是剛剛提到的“三國演義”。湖南從早期的學港台到後來學歐美,接下來是上海,以上海的經濟地勢和文化地勢、社會地勢使它能夠在娛樂領域在節目形态的創新下走的非常前沿,走的非常時尚。當然也包括中央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也走的非常早,剛才韓青女士也介紹到了,其實很多節目我們早期都經過了策劃和讨論。中央電視台是最早購買西方電視模式,可能大家可能看到的《城市之間》。這種“三國演義”現在影響到全國很多家電視台都來做,一些新的電視形态所以說在中國你不用到全世界各個國家去看,在中國的頻道上就可以形成一個世界之窗,就在中國的頻道上可以看到各個國家的頻道,甚至在美國還要豐富。比如說在美國看不到日本的節目,還是在中國可以看到日本節目的形态情況。

我看了一下,無論是去年的排行,大緻的情況下在歐美基本上三大類節目,形成三足鼎立的狀态,第一組是電視聚集。我們這兩年大家都比較熟悉美劇《越獄》呀等等,嚴格來說美國的電視劇這麼發展,我不敢說一定受到中國的影響,但是我想說至少中國電視劇在黃金時間引起那麼好的收視反應對美國是有觸動。其實在過去美國在黃金時間沒有那麼的電視劇。

第二就是體育賽事,在美國一直是排行收視非常好的節目。

第三大類就是真人秀,而且這兩年真人秀在美國電視的排行榜上的位置越來越高,過去在前十位的節目中可以看到《新聞六十分》這樣一些傳統的節目,但是大家看到前十名已經沒有一個新聞節目,新聞節目不可動搖的位置已經動搖了。包括美國偶像、包括與明星跳舞都是真人秀等等節目,同樣高居前十位。可見真人秀實際上是娛樂節目,可以說是娛樂節目的主題也是主力軍,也是核心。第三個問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老牌的真人秀依然風光依舊,由于媒介的豐富多樣化,美國的更新換代比過去快,美國過去的一個節目可以活上十到二十年。但是現在美國電視也同樣面臨急速的更新換代,這種更新換代五年基本上是一個周期。過去美國可以用十五年完成一個周期,這和媒介的豐富和觀衆的趣味的演變發生非常快。中國非常倒黴的是,雖然我們看到的電視頻道跟美國在一個城市裡面看到的差不多,但是與40以上不可以進行資源整合的環境和狀态,所以無法進行差異競争,因為它在一個不可以整合資源的無序市場上。所以在這一點上,美國所有的老牌真人秀到今天依然還活着,有的節目還活得越來越好,老當益壯。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美國偶像,剛剛播完的第六集收視率沒有下降反而有明顯的上升。當然主要的原因是差異競争,如果在中國這樣像《超級女生》和《加油,好男兒》一樣,也沒有活這麼長。所以這些節目要保住自己品牌的基本框架越辦越好,《老大哥》新一集在美國也開播,收視非常好,這一集要在中國制作的。當然還有《急速前進》第12集也要開播。

新的娛樂節目也依然方興未艾,比如說一個新的真人秀節目一個ABC的美國發明家,講科學發明的,講利用新的科學發展點子,不一定是科技,所有的創意點子通過專家評審團評審以後,給你五萬美金可以進行實現,然後全國人來評它,是不是采用。這個節目目前收視也非常好。而且這個制作班子就是《美國偶像》的制作班子。開始進行科學發明也可以拿來進行全民海選。另外CBS據說要推出一個《孩子王國》節目,就是選40個孩子單獨到封閉的環境中去過四十天,在這四十天裡面可以自我選擇,可以退出,可以看出孩子在沒有成人的參與下怎麼組織。一群熱愛電影的人把理念和觀念拿出來,如果獲得評委們人的認同以後可以獲得一百萬美金,把這個創意拍成一個電影,當然所有的創意事先有規定。比如說這一組是恐怖片,這一組是喜劇片,這樣的一組節目也做真人秀。新的娛樂節目方興未艾。我覺得這些節目特别體現在幾個方面的改變。

第一個方面的改變,大家都意識到真人秀不僅僅是一種節目形态,而是一個制作觀念。其實我過去也寫過一本書,但是過去把真人秀看作是一種形态,但是真人秀逐漸達到一個共識不僅是一個形态,更多是一個制作觀念。而這種觀念的核心其實就是真人秀最早做的翻譯,我們做的三個字恰恰表現觀念的核心。真是外在的形态,必須要真實記錄。但是人是它的核心,就是我們一定要看到人在一個真實狀态之下的反應、表現、狀态、過程。那麼我們把人物性格、人的反應、人對一個事件的狀态和對人處理一個事情的過程看成一個核心。而秀僅僅是一種手段,所有這一切以觀衆為目标。為什麼我這麼講?實際上我們過去有大量的主持人選秀,比如說主持人選拔、選美、歌手選拔,但是過去為什麼今天的選秀節目引起重大的反響,我們過去不是以人為本,我們是技藝為主,但是真人秀對我們的最大沖擊技藝隻是一種手段,而表達技藝的人才是核心,找到個人,以及個人在技藝行為中差異化的反應,才是我們最核心的問題。所以,才導緻真人秀節目對原有的節目的極大挑戰。也對我們原有的節目也有沖擊,比如在歐美有一個節目《一錘子買賣》,這個節目的制片人也說過,這種監測答題類的節目其實後來奄奄一息,就像我們的《幸運52》、《開心辭典》一樣,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吸收了真人秀的特點,我們不再叫答題節目,我們叫做一個答題秀,而秀的核心是讓選手表現自己的個性。讓選手跟家人一起跟朋友一起,能夠跟别的人一起來表現出他的個性。

大家在過去看節目基本上選手都是機器沒有個性,在非常壓迫的情況下讓你回答是A還是B。我們的《開心辭典》有的時候王小丫會微笑問選手問題,完全正确或者完全不正确,但是最多是緩和一下語氣,但是不表現選手的個性。但是《一錘子買賣》在所有的買賣中,判斷盒子中是選擇還是放棄都由你的性格來選擇。使這個節目從大量的問答節目中起死回生,帶來第二個春天。其實所有的這些節目,也包括我現在提到的新的真人秀節目,當我們把它變成一個制作理念就可以進入所有的節目當中去,不僅是選秀節目而且是生活選秀節目,購房的節目、穿衣的節目,真人秀的理念都可以吸收、采納。《購房人》在美國播的非常好,會知道這一周在哪裡挑房子,這個房子哪裡好,怎麼去讨價。所以這是一個跟生活同時進行的,所以把人在特定空間中所表現的選擇、猶豫在節目中表現出來。

《我讨厭的事情》是對讨厭的事情讓大家評論,還有《1600個萬個法官》還有《追逐愛情》《讓我緻富》,其實都把真人秀當成一個理念體現在節目的各種各樣類型當中。這是我剛才講的第一個觀念上的變化。

第二個觀念上的變化真人秀并不是真實的記錄而是一個真實的變形。雖然我剛才講“真”是它形式,但是不是核心,最核心的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去進行變形處理。就像看雞飛狗跳一樣,為什麼會雞飛狗跳?我們驚吓它逼着它去飛去跳,然後我們在一邊欣賞,其實真人秀跟這個非常的相似。我們給他一個平台逼着他唱逼着他笑、跳。所以真人秀有四個變形,第一個是時間,通過時間來改變人,改變一類人改變一個群體的人。包括我們現在的選秀節目一天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像剛才說到的蒲巴甲這樣的人最後走上了上海大舞台。第三是變化舞台,過去是唱歌現在要給他舞台,讓他在舞台上表現他自己,還有改變他參照物,通過背景的改變讓他進入倒完全陌生的人群中去,看這個人怎麼去處理,怎麼去處理人際關系。這四大變就是真人秀的核心,所有這樣變的環節才能把人在特殊狀态下是什麼樣子記錄下來,我想這是真實的變性。

第四個方面的改變就是互動不是形式還是内容,就是現在的真人秀内容最大的變化就是大大增加了互動,過去我們有互動但是我們的互動都是錄播的,都是跟現場的觀衆互動,台上的觀衆說的意猶已盡,讓觀衆提兩個問題,然後觀衆才把剛才的問題進行交流,很多時候這些提問的人還是預先的“托兒”。今天的真人秀節目,或者說今天的娛樂節目已經不完全是這樣了,我們越來越多的節目都采用了現場直播。娛樂節目的真人秀改變了中國的節目形式,使越來越多的直播類節目出現了,而直播類節目給人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間。我們要感謝中國移動,因為大家知道在美國的直播節目是靠打電話,但是在中國的電話帶來非常不安全的隐患,而中國移動推出這樣一個平台使我們找到一個很好的互動方式,這個手機短信很安全一點風險都沒有。當然我們也有電話互動,但是有一些過濾。過去我們評審隻是為選手服務現在不是,現在我們評審本身成為節目中真人秀的組成部分,也是真人在作秀,本身已經作為演員作為一個角色,互動已經成為一個内容而不是過去的一種形式。

最後,我要談的是說,就是在真人秀引進中國。我們長期以來認為真人秀是一個庸俗、低俗節目的代名詞,甚至說到庸俗節目第一個想到就是真人秀。但是我想說的是在歐美國家的真人秀節目,絕大多數非常主流、非常健康。而且在傳達社會的主流價值和主流意識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大家看到很多王牌的大型真人秀節目,這些真人秀你會發現裡面的參與者和最後留下來的勝利者都有是退役者、當過卡車司機等都是為社會做出服務的一些人。其實美國人做足了意識形态的文章,大家看美國偶像剛才講是毒舌評委,但是可以看到對比較強勢的時候會有冷風和嘲笑,因為他們已經很強。但是你會發現對弱小者對貧窮者,他往往都鼓勵有加,往往是使用核心家庭理論來支持這些選手,比方說這個家庭很窮,本來不讓這個選手來參加這個選拔,但是這次來了這些評委就會把丈夫請來,你同意不同意,如果你同意我們就投票給他,當丈夫說贊成她的時候,評委就會把票投給他。

當你去看《天鵝》節目的時候,反複強調一個女人重要的不是外部形象還是改變對時候的信念,最重要是改變做人的态度,所以這個節目充滿對人的鼓勵。包括《交換配偶》讓你意識到多年的家庭生活的麻木,帶來對家庭生活的不夠關懷和細。裡面最主要的一個節目《改頭換面》是去幫助那些殘疾人的真人秀節目。中國的真人秀節目也在往這樣方面努力,但是我想說這種努力不是被迫的,而是自覺自願的。還要說的是,這種向主流價值靠攏決不影響收視率,恰恰相反很多時候我覺得應該會提高我們的收視率。因為我們的觀衆需要認同,需要有共同情感的傳達,絕不是拉後腿的東西。其實宋曉波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在我了解的很多中學生非常喜歡宋曉波,可見宋曉波對于這個節目沒有帶來負面影響,恰恰相反提升這個節目的正面影響。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真人秀傳達主流價值本身并不會對我們的節目帶來收視率上的壓力和影響。這是我今天講的主要内容。謝謝大家!

來源:人民網 6-11

尹鴻: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副院長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