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敬宜 王君超]用時代的要求審視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

日期:2008-09-26作者:jc信息員 浏覽量:

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強調指出:“要堅持用時代要求審視新聞宣傳工作,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創新觀念、創新内容、創新形式、創新方法、創新手段,努力使新聞宣傳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提高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

引人矚目的是,這是今年以來,胡錦濤總書記第二次用“審視”這一詞語來要求做好宣傳工作。1月22日,他在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代表座談時提出“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的“十六字方針”,即“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 在進一步闡述其中的“改革創新”的具體含義時,他強調指出:“改革創新,就是要用時代要求審視宣傳思想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動宣傳思想工作,積極創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體制機制,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胡錦濤總書記如此明确地兩次指示“用時代要求審視”宣傳工作,并将其作為“改革創新”的先導,意義重大,内涵豐富,需要引起新聞界的高度重視并加以時代的解讀。

第一、 審視新聞宣傳工作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題中應有之意

“審視”的字面意義是“仔細查看”,用在工作中也有“反複研究”之意。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說:“孔子提倡‘再思’,韓愈也說‘行成于思’,那還是古代的事情。現在的事情,問題很複雜,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還不夠”;“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複雜的,必須反複研究,才能反映恰當……”。[①] 根據毛澤東同志的論述,“反複研究”與總結經驗是分不開的。1948年,他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一文中明确指出:“經過檢查工作,總結經驗後,我相信,你們的報紙會辦得更好”。[②]在《及時播發山西崞縣土改的好經驗》一文中,他認為在現實的革命鬥争中,“領導者的責任,就是不但指出鬥争的方向,規定鬥争的任務,而且必須總結具體的經驗,向群衆迅速傳播這些經驗,使正确的獲得推廣,錯誤的不緻重犯。”[③]

審視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進而針對不足進行反思和開展自我批評,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題中應有之意。胡喬木同志認為:“無産階級革命,如馬克思所說,經常自己批判自己。自己批判自己,是為了從過去的錯誤缺點中取得教訓,為将來的勝利準備條件。事實上,無産階級的曆史性勝利,常常是随着徹底的自我批判而來。” [④]“自我批評對于整個共産黨或每個共産黨員的重要,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但是盡管常識人人都有,我們的自我批評卻還是很少,這是怪事,這是必須趕快消滅的怪事。”[⑤]

馬克思将黨報和黨刊的突出作用就在于它能“提供進行批評和反批評的可能性并且我們還可以闡明一些理論問題。[⑥] 恩格斯認為“無情的自我批評”是黨堅強無敵的表現,會“引起敵人的極大驚愕,并使他們産生這樣一種感覺:一個能給自己奉送這種東西的黨該具有多麼大的内在力量啊!” [⑦]列甯在《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論我們報紙的性質》等政論中,深刻地審視了“蘇維埃報刊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資産階級社會的舊習慣和舊傳統的影響”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報刊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工具”、“多接近些生活”等著名的論斷。毛澤東認為:“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别的顯著的标志之一。[⑧]延安整風時期,他關于整頓三風的演講,被視為“全黨範圍内的自我批評。”[⑨]

在我國黨報的曆史上,新聞界審視新聞工作、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蔚然成風。特别是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都有倡導審視新聞工作、提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典範。延安整風時期,以新華社、《解放日報》、《晉綏日報》等為代表的新聞媒體進行自我批評的實踐。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黨報聯系實際,加強了黨報的黨性、群衆性、戰鬥性和組織性。

第二、審視新聞宣傳工作是時代的要求

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時代要求審視新聞宣傳工作”,那麼,時代賦予了我們怎樣的要求呢?

首先,在全球化時代,我國不僅在經濟上加快了融入世界的進程,而且在文化和意識形态方面,也面臨着與異質文化的沖撞與融合。這就要求我們主動适應全球化的要求,通過審視黨報的傳播内容、傳播手段、傳播技巧和傳播效果,進一步提高黨報的新聞宣傳藝術,增強黨報的核心競争力,為更好地向世界說明中國、塑造國家形象做出貢獻。

其次,網絡時代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媒體格局。互聯網信息全球共享的特性,使得傳統媒體“内外有别”的報道方式受到挑戰。黨報的“對内報道”因為全部上網,實質上已基本覆蓋了過去“對外報道”的範圍。因此,網絡時代的黨報報道必須兼顧對内、對外兩個方面,充分考慮到各方面受衆的接受心理和接受習慣。這一傳播格局的變化,要求我們重新審視過去的新聞政策,改變傳統外宣的觀念。另外,由于我國國際化的程度不斷加快,國際報道的和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也需要我們重新審視過去“重國内、輕國際”的辦報方針。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指出:“随着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随着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做好黨和國家工作必須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同志們辦報紙也必須統籌國内國際兩個方面。”[⑩]胡錦濤總書記這一指示,給黨報的“大宣傳”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再次,在當前的媒體競争時代,黨報作為主流媒體的中堅力量,更應該提高宣傳藝術和輿論引導能力,增進傳播效果,力避“邊緣化”。而做到這一切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以創新思維審視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揚長避短,推動黨報在觀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方面的創新,使黨報在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三、審視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是新聞傳播規律的内在要求。

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強調指出:“要堅持用時代要求審視新聞宣傳工作,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這是基于黨報等新聞媒體的特性而得出的實事求是的結論。

規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質的固有的聯系。新聞傳播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的規律,即存在于新聞傳播過程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法則。正如馬克思1843年在《的查禁和》一文中指出:“要使報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須不從外部為它規定任何使命,必須承認它具有連植物也具有的那種為人們通常所承認的東西,即承認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規律,這些規律是它所不應該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擺脫的。”[11]我國的新聞事業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實踐,總結出新聞必須真實、準确、客觀、全面、迅速、及時等新聞規律。

根據馬克思的論述,報刊的規律是客觀的、内在的,是深藏于現象背後并決定或支配現象的方面。我們不能蔑視或改變規律,隻能發現、認識和運用規律,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對新聞宣傳工作的審視。在新聞宣傳工作實踐中,通過認真檢查與思考各個階段的新聞報道和策劃,可以發現是否有忽視和違背新聞傳播規律的情況;通過對曆史上極左新聞思潮的反思,則有助于我們吸取漠視新聞傳播規律帶來的教訓。

當然,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條件下辦報,應該堅持新聞傳播規律與宣傳規律的有機統一。隻強調宣傳規律而漠視新聞規律,就會混淆新聞與宣傳的區别;如果隻講新聞規律而諱言宣傳規律,就會淡化“喉舌”意識和黨報的輿論引導功能。在我國黨報的曆史上,人為地割裂二者的關系,特别是在“大躍進”和文革中的“唯意志論”宣傳,不僅了踐踏了新聞傳播規律,而且也給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造成極大的損失。在當前的黨報新聞宣傳工作中,漠視新聞傳播規律,将新聞簡單地等同于宣傳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一段時間裡,黨報宣傳中存在簡單化、表面化、僵硬化現象,往往使宣傳效果大打折扣。一個新聞事實,随意剪裁,在不同的宣傳戰役中,随意往事實上貼标簽,對受衆心理、傳播規律全然不顧,對信息生産、傳播、消費的規律淡然漠視,形式上的人為邏輯,埋下了傳播無效,甚至是逆向的隐患。”[12]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報的思想宣傳和新聞宣傳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尤其是2003年“三貼近”的提出,使黨報的宣傳思想工作有效地增強了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為黨報更好地遵循“兩個規律”的統一找到了突破口。但是,随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條件的不斷變化,新聞傳播規律的内涵也會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對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也不斷地進行“審視”,以探索新的曆史條件下的新聞傳播規律,使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與時俱進。

第四、審視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要做到實事求是

審視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是要否定黨報新聞宣傳工作的成績,而是要實事求是地評價黨報的實際宣傳效果。這也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48年2月21日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對黨内指示《糾正土地改革宣傳中的“左”傾錯誤》中一文所要求的:“根據馬克思列甯主義原則和中央路線”,對宣傳工作“加以檢查,發揚成績,糾正錯誤。”[13]也就是鄧小平同志所說的:“一方面是要對我們今後的宣傳工作的成績和缺點做出清醒的估計,另一方面是要我們今後的宣傳工作能夠适應經濟形勢和政治形勢的要求”。[14]

實事求是地審視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首先必須堅持群衆路線。我黨曆來提倡“開門辦報”的方針,毛澤東同志強調“報紙工作人員為了教育群衆,首先必須向群衆學習”[15],虛心聽取廣大讀者對黨報的意見。報紙辦得好與不好,也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由人民群衆說了算。1948年10月2日,劉少奇同志在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中指出:“你們寫東西是為了給人家看的,你們是為讀者服務的。看報的人說好,你們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報的人從你們那裡得到材料,得到經驗,得到教訓,得到指導,你們的工作就是做好了。”[16]鄧小平同志提倡研究讀者的意見和需求,他說:“常常有這樣的情況,黨和政府聽不到的,報紙能聽到,它能摸到社會的脈搏。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把讀者來信加以綜合研究,常常就能看出來”。[17]在當前的網絡時代,黨報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互動性的優勢,迅速、有效地收集、吸取讀者對黨報報道的意見,加強新聞報道的改進。

其次,要堅持在實踐中審視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隻有在實踐中審視和檢驗黨報新聞宣傳工作的得失,才能避免主觀判斷産生的偏差。劉少奇同志在《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中要求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宣傳黨的政策,還要在群衆的實踐中去考察政策是不是正确,有沒有缺點”;[18]對于黨報新聞報道的宣傳效果,同樣需要我們在實際中予以考察,并且總結出規律。

第三,要有制度的保證。新聞宣傳主管部門要善于經常性的總結,客觀分析黨報宣傳的經驗和教訓,尤其要客觀地找出黨報新聞宣傳工作的不足,既報喜,又報憂;新聞單位應該普遍地開展日常的評報和報道總結活動,使審視新聞宣傳工作成為一個固定的制度。

(本文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黨報宣傳藝術新論》資助)

(摘自《新聞戰線》2008年第9期 作者範敬宜系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人民日報原總編輯;王君超系beat365官方网站副教授)


[①] 《毛澤東選集》844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322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 《毛澤東文集》第5卷,第80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④] 1957年5月2日的《人民日報》社論《為什麼要整風?》,胡喬木執筆。

[⑤] 1942年4月6日的《解放日報》社論《自我批評從何着手》,胡喬木執筆。

[⑥]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49頁。

[⑦]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頁。

[8]《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096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⑨] 1942年4月6日的《解放日報》社論《自我批評從何着手》,胡喬木執筆。

[⑩] 《人民日報》2008年6月21日。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97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12] 張建星《堅持正确導向 辦出大報風格切實提高黨報輿論引導能力》,《實踐與思考》152頁,學習出版社2007年版。

[13] 《毛澤東》143頁。《糾正土地改革宣傳中的“左”傾錯誤》,《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87頁,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

[14] 《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363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151頁,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

[16]《劉少奇選集》上卷,第396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 《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150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8] 《劉少奇選集》上卷,第406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