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澄宇:探尋華夏曆史文明的現實表達-

日期:2012-04-17作者:肖紅纓 浏覽量:

對悠久燦爛的華夏曆史文明進行傳承、創新,創新之路該怎麼走?beat365教授、國家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認為,當務之急是把曆史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探尋華夏曆史文明的現實表達。

“要把打造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和服務老百姓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和建設中原經濟區結合起來,和社會形态的建設結合起來。”他在3月25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原經濟區論壇上這樣說。

這位國内外知名的文化産業專家曾多次來到河南,對中原文化的豐厚内涵和深遠影響感受頗深。“我曾經尋找過‘熊’姓的來源,之前有人說這個姓出自楚國,我一直以楚國後人自居;到河南後才知道,軒轅黃帝号有熊氏,新鄭古為熊氏之墟,在這裡我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家、自己的根。”

在他看來,“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概念的提出意義重大:以華夏曆史文明為時間軸,以河南省為中心延伸到周邊的區域為空間軸,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不久和“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推出之際,讨論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建設,意義尤為特别。

“從把文化等同于宣傳文化,到文化是軟實力,再到文化立國,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文化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熊澄宇說,“從這個角度來講,從打造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這個角度切入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可謂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部署。”

談及對華夏曆史文明的認識,熊澄宇認為,至少應從3個層面予以解讀:物質的符号體系、精神的價值體系和行為的制度體系,華夏曆史文明不僅僅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它可以創造價值,可以量化呈現。

建設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關鍵要破解傳承和創新這兩道難題,傳承是手段,創新是目的。“要想走好創新之路,就要讓華夏曆史文明落地,和老百姓的現實生活接軌,大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和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現實狀況接軌,讓文化産業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并發揮帶動、輻射作用;和社會形态建設的現實背景接軌,以文化為切入點,以改革為手段,推動社會經濟向前發展。”熊澄宇表示。

在建設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中,媒體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流通決定流傳,傳播決定傳承。媒體要在敬畏、學習、理解的基礎上,完成對華夏曆史文明的介紹、傳播和解讀,傳播價值、傳承精神、塑造形象、溝通思想,為中原經濟區的整體戰略做好服務。”他說。

(轉自2012年3月26日大河網-河南日報 :http://news.dahe.cn/2012/03-26/101194302.html , 記者 柯楊 )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