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俄羅斯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種種舉措,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打造和培育新的媒體品牌,深入重點國家的主流輿論腹地,影響那些“有影響力的人”;第二步,借力社交網絡放大品牌效應,影響“容易被影響的人”;第三步,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全媒體“外宣航母”,在重大新聞事件中直面敏感議題,引領國際輿論走向。
為了反擊對俄羅斯不利的負面國際輿論,打破美、英等西方媒體壟斷國際“意見市場”的局面,向世界及時闡明和傳播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重塑俄羅斯的大國形象,俄政府從打造媒體的國際影響力和品牌效應入手,采取了重點培育一家新興的外宣媒體的戰略舉措。這家媒體就是如今跻身國際主流媒體之列的“今日俄羅斯”。
對外傳播的首要目标是影響那些“有影響力的人”——即影響世界主要國家的輿論走向。為此,“今日俄羅斯”深入重點國家“腹地”,在華盛頓、紐約、倫敦、柏林、加沙等重點城市均有分支機構,同時不惜重金延聘世界各國的名主播、名編輯和名制作人加盟。
從創建伊始,“今日俄羅斯”就把傳播“俄羅斯觀點”、以“俄羅斯視角”看世界列為其首要任務,采用“觀點立台”的差異化策略,将自己區别于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老牌西方媒體。普京更是親自出馬,接受該台獨家專訪,在叙利亞、個人婚姻等敏感問題上發聲。他的這些言論和舉措都由“今日俄羅斯”首發或獨播,在主動設置議程的同時也迅速提升了媒體的知名度。
敢于碰觸敏感議題是“今日俄羅斯”一貫的報道風格。無論是2008年的“南奧塞梯之争”還是前不久的“克裡米亞危機”,在西方媒體衆口一詞的批評和質疑聲中,“今日俄羅斯”站在俄羅斯立場上的報道成為國際輿論場上引人注目的“異見”。“查一查‘今日俄羅斯’怎麼說”已成了當今各國媒體老總布置給手下的“必修課”。
主動提供服務,打破國際新聞壟斷。如何使新創辦的外宣媒體在短期内獲得較大的國際影響力?僅憑自身的傳播渠道顯然非常困難。在社交網絡興盛的時代,“今日俄羅斯”采取的第二步戰略舉措是借力社交網絡,放大其品牌效應,影響那些“容易被影響的人”——即全球各地的年輕網民和非西方國家的受衆。
建台第三年,“今日俄羅斯”在優圖開設了頻道,當年就進入了前100名頻道排行榜。此外,它還把“觸角”伸向了最大的社交網站臉譜,在全球網民和非西方國家的受衆中提升其影響力。2014年2月,“今日俄羅斯”阿拉伯語版在該網站的訂戶達到200萬,粉絲量幾乎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阿語版的4倍,是“法蘭西24”新聞台的1.5倍,是“德國之聲”的7倍。在社交網絡的助力下,俄羅斯媒體在北非和中東地區等非西方國家的影響力大大提升。
在形成自己的國際品牌和一定的區域影響力後,一直非常重視國家軟實力建設的普京總統親自推動實施第三步國際傳播戰略:将自己一手扶持的外宣電視台“今日俄羅斯”打造成全媒體“外宣航母”。
為了實現這一目标,普京去年12月9日簽署題為“關于提高國有媒體效率的一些措施”的總統令,成立新的“今日俄羅斯”通訊社,不惜以撤銷剛剛慶祝84歲生日的世界上第一家國際廣播電台“俄羅斯之聲”為代價,并且整合了另一家曆史悠久的傳統媒體——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簡稱“俄新社”)。從國際影響力和品牌效應來看,“今日俄羅斯”通訊社遠遠勝過它的諸位老大哥。俄政府按照新聞傳播的規律,集中優勢資源,将“今日俄羅斯”由傳統的電視台升級為全媒體平台,夯實其國際傳播競争力。
俄政府深刻認識到國際傳播力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性,并把它提高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在強化頂層設計的同時,俄副總理謝爾蓋·伊萬諾夫表示,外宣媒體合并和重組的意義在于提升新聞工作的效率,對政府在對外傳播方面的投資進行有效的目标管理。(轉自人民網,作者史安斌,系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教授。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14/0519/c232601-2064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