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傑:發展中國特色新聞學 重構理論實踐教育體系

日期:2016-03-29作者:梁鵬 浏覽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意識形态工作和新聞輿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論述和工作部署。特别是在最近召開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明确提出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短短48個字,概括了新形勢下我國新聞輿論工作的總要求,是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理論和新聞實踐體系的綱領,是推進新聞傳播事業深化改革、融合發展的總指導。

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

“新的時代條件”是個大勢。以互聯網、數字化和大數據為基礎的傳播技術革命,催生了社會信息化、新聞國際化和輿論大衆化,以自由發表、民主讨論、平等對話、多向互動為特征的新媒體發展勢不可當。這一變化,打破了我們原有的思維方式和新聞傳播格局,也給我國現存的新聞傳播理論、新聞傳播實踐和高等院校的新聞傳播教育,帶來了嚴峻挑戰。

要進一步提升主流思想、文化、輿論的引導能力,我認為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從理論體系、實踐模式、教育教材三大方面,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把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貫穿始終,深化對新聞規律、傳播規律、新媒體發展規律的認識,把握傳播技術進步、大衆傳播無所不在、社會輿論風雲突變這樣一些新特點,提出具有時代性、科學性、實踐性的新聞傳播理論體系。

二、重構中國特色新聞理論體系

近百年來,我國新聞理論在引進、争論、比較、創新中發展,曾經經曆過效法日本、照搬蘇聯、引進歐美、創新探索這樣一些階段,尚未形成主導我國新聞研究和教育的特色理論體系。改革開放以來,面對複雜的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态,我國加強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核心的新聞理論的研究,編寫了基本教材,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由于我們對新聞規律、全媒體時代全球化傳播規律和新媒體發展規律認識得還不深刻,科學的系統的中國新聞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實際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認同度不高,不能适應新聞實踐和新聞教育的現實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把馬克思主義貫穿到新聞院系的新聞理論研究、新聞教學中去,使新聞學真正成為一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的要求,以及尊重規律、創新思維、用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傳播中國新形象的論述,為重構和發展中國特色新聞理論體系,指明了方向。

三、重構中國特色新聞實踐模式

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新聞實踐豐富多彩,創造和積累了不少經驗。諸如政治家辦報、堅持正确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深入基層、堅持新聞的真實性,等等。但是新媒體條件下的新聞傳播,改變了固有的輿論生态和舊格局,8億手機和“兩微一端”成了新聞信息的重要陣地。面對這種情況,作為行業怎麼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明了方向。一是改革僵化的運行機制和單一媒體時代的體制,促進融合發展,打造多業态、多形态的新型主流媒體。二是創新理念、内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态,适應分衆化、差異化傳播的大勢。三是要以真實性求得公信力,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力,也是公信力的基石,媒體要準确報道,真實描述事實,把握和反映事物的全貌。四是提高輿論監督水平,要直面我們工作、生産、生活中存在的真問題,揭露社會醜惡現象和陰暗面,激濁揚清,針砭時弊。五是要面向公衆、面向國際,創新話語體系,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音像、形象講黨的主張、國家形象、中國的故事。這不隻是技術問題,而是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專業技能、管理能力、引導水平的轉變、創造和發展。

四、重構我國新聞教育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媒體競争關鍵是人才競争,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高等新聞傳播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傳播工作者。我們應當徹底擺脫“解經釋典”的經院主義、教條主義的新聞教育體系,徹底擺脫“技術至上”的實用主義、自然主義的西方新聞傳播教育體系,而要開拓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新聞理論和實踐經驗為基礎的中國特色新聞學教育體系。我們培養的人才,應當是心中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定盤星”,手中有“十八般兵器”的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輿論的引導者、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者和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按照中央批準的beat365深化改革的方案要求,beat365官方网站已經啟動了新的改革發展曆程,從教育、教學、教材三大方向,全面推進新聞傳播教育的改革,從課程到教材、從教法到評價,都更加突出人的全面成長和發展,把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文化科學專業學習統一起來。鞏固已經形成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面向主流、深入基層、新媒體傳播和國際傳播五大特色,依托beat365多學科領先的優勢,融合多學科形成新的交叉學科,開設面向未來的新的課程,以培養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文化、國際交流方面的高端人才。(來源:光明日報,轉自清華新聞網,鍊接地址: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5/2016/20160328172346860624056/20160328172346860624056_.html)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