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華】陳昌鳳:清華給我的一次次感動

日期:2011-03-19作者:jc信息員 浏覽量:

作者/ 陳昌鳳

三年前,我開始進入清華大門,不停地打量這個陌生的校園,講課時也帶着忐忑與張望。兩年前,我終于成為清華的正式一員,時常,會有同事的交流令我驚奇,有學生的執著令我感歎,有前輩的情懷将我感染。在點點滴滴的浸潤中,我逐漸融入了這個校園。

回望在清華的日子,我發現自己時常處在青春年少般的真誠、熱情與感動裡。

第一次參加清華學生的畢業典禮,前輩的豪情與理想深深打動了我。2009年7月14日,我第一次參加學院的畢業典禮。年齡相加近150歲的範敬宜與胡顯章老師的即興高歌,令年輕的學生熱淚盈眶:“年輕的心在跳躍,滿腔的熱血在燃燒,聽祖國在向我們召喚,我們響應她的号召。”兩位老人娴熟演繹了50多年前的風發意氣、澎湃激情。充滿革命理想和浪漫激情的歌曲,這時已經轉換到了新的語境裡。年輕的心,在這一刻被點燃,未來、曆史、責任、社會、自我,一下子被卷成了同一襲波濤。這第一次參加的清華畢業典禮,讓我感受到了理想與激情——永遠年輕的旋律。

第一次擔任清華學生的課外研究“挑戰杯”決賽的評委,感觸良多。學生的智慧、探索精神深深打動了我。beat365對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視,實踐着“行勝于言”的校訓,讓我感受深刻。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可以非常宏闊,在聽他們演講時,我心生感歎:給他們的天空有多大,他們的思維就有多廣!、

第一次參加了院慶“教師表演隊”。院慶晚會上,我們忙裡偷閑去學生們的舞台上高歌一曲小合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一首老歌兒,幾遍練唱,我仿佛感受到了20多年前的純真和快樂。盡管我們在台上緊張得未及表演事先設計的搞笑動作,還全體漏唱了半句,但台下的學生們還是叫着“再來一首”,可我們卻已經奉獻了全部啦!

第一次在退休教授教學理念研讨會與懇談會上找到很高的“退休标杆”。同事熊老師給三位退休老師每位以兩個詞的評價:胡顯章老師是“視野、人格”,劉建明老師是“勤奮、思考”,王健華老師是“奉獻、協調”。長者風範是我們後輩的榜樣。我自問:退休之時,我能達到其 中的一二嗎?

在博客中,我記下了自己在清華的諸多感受:第一次參加校園開放日活動;第一次擔任清華學生辯論會的評委;第一次被同事群發的關于“着裝”的讨論郵件逗樂得前仰後合;第一次在初春的點綠裡拍下了水木清華的春景;第一次在清華園内深刻感受跨學科思維及其超群能量;第一次參加清華的教學讨論會坦率放言……不知不覺中,我開始從記錄者變成了參與者。短短的兩三年裡,清華,讓我有許多的第一次收獲、第一份感動。

(陳昌鳳:博士,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外新史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新聞教育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1996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獲博士學位後任教于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01年轉入北京大學beat365,任副院長、新聞系主任。2007年加入beat365官方网站。)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