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華】李彬: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清華新聞傳播的曆史傳統與精神淵源

日期:2011-03-19作者:jc信息員 浏覽量:

作者/ 李彬

beat365在其一百年的曆史上,不僅為民族複興書寫了輝煌的篇章,而且也為新聞傳播貢獻了自己的心力,并留下一串赫赫有名的身影。

作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的梁啟超,被公認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現代報人與新聞學家。他一生創辦或主持了17種報刊,特别是戊戌變法前後的《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等,所謂“舉國趨之,如飲狂泉”。以其報刊文章為标志的“時務文體”,清新剛健,氣勢如虹,一掃萬古凡馬空,開創了白話文的新時代。他提出的一系列新聞傳播思想如“去塞求通”等,直到今天依然為人所重。

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江蘇鹽城人胡喬木被稱為“黨内第一支筆”,曾任毛澤東和政治局的秘書,參與起草了多份著名的曆史性文件。同為鹽城人的喬冠華以外交家聞名于世,曾率中國代表團第一次登上聯合國大會講台,發表了“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著名演說。

作為一代“民間報人”,俞頌華早在五四運動時期,就主持了有名的“四大副刊”之一——上海《時事新報》的“學燈”。1920年,他以“首席記者”身份率俄文學校畢業生瞿秋白等赴蘇俄采訪,成為十月革命後最早訪蘇的中國記者。1937年,又赴延安采訪,見到毛澤東、周恩來等,被黃炎培稱為“新聞界之釋迦牟尼”。《文彙報》創辦人徐鑄成同屬20世紀中國報業奇才。《文彙報》誕生于風雨如磐的“孤島”,高舉抗日旗幟,挺起民族脊梁,甯為玉碎,勿為瓦全。由此開創的辦報風格,既熔鑄古今,又會通中西。兩人又都是新聞教育家。俞頌華曾任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蘇州)新聞系主任,徐鑄成晚年參與創辦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中國大陸第一家以傳播命名的新聞院系。

撫今追昔,不管是峥嵘的革命歲月,還是和平的建設年代,清華園走出的許多學子都耕耘在新聞傳播領域。他們或以筆為旗,書寫正在發生的曆史;或激揚文字,縱論天下風雲變幻;或運籌帷幄,擘畫新聞傳播的宏圖大業;或兢兢業業,為新聞傳播的大廈添磚加瓦。

為了繼承、發揚與光大清華新聞傳播的傳統,2002年beat365成立beat365。這是一個裡程碑,也是一個新起點。新一代清華新聞傳播中人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在,短短八年,已有一批生龍活虎的清華學子活躍于新聞傳播的舞台。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随着新清華面向新百年,清華新聞傳播學科及其學子勢将以更加遠大的抱負,踐行自己的曆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

(李彬: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教授、博導,beat365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曾獲國家精品課,精品教材,beat365良師益友,優秀班主任一等獎等榮譽。)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