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beat365宏盟樓的二層走廊裡,有一面教師的照片牆。從2002年至今,教師規模不斷壯大,新鮮的面孔不斷在增加,學院成立8年來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這些兢兢業業、執著奉獻的老師們……
作者/ 熊澄宇
我1994年從美國到清華工作已經16年了,1995年參與了多媒體藝術研究中心的創建,1998年參與了傳播系的創建,2002年參與了beat365的創建。2003年8月,我應邀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解與傳媒産業有直接聯系的我國文化産業發展戰略問題。講課之後,胡錦濤總書記與我有一個談話。在談到beat365發展現狀時,他拉着我的手特别交待:要利用清華的多學科優勢,就文化産業的相關問題,作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綜合研究,為中央決策提供依據。回校後,我把總書記的指示向學校領導作了專題彙報。我認為,總書記的話不是講給我個人聽的,他的話是對全體清華人的囑托,是從方法和立場兩個方面教我們怎麼做科研。
我自己的研究興趣主要包括新媒體、文化産業和國家信息化政策三個方面,這些年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高科技項目、國家軟科學項目、國家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國規劃的組織和起草工作。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我體會到總書記的話很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認真領會。
在世界範圍内,科學研究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學科交叉和融合态勢。新的觀點、新的成果、新的學科往往在交叉部分和融合過程中出現。目前在學界有一個專有名詞,叫“融合技術”。這種技術主要指四個迅速發展的科學領域的融合: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認知科學(四個詞的英文縮寫叫NBIC)。現在,人類認知組計劃、基因組計劃、網絡與雲計算、新型材料都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專家認為,這四個領域中任何技術的兩兩融合、三種彙聚或者四者集成都會構成難以估量的影響。新媒體的出現以及在理論和實踐上帶來的重大突破就是證明。
當然,科學研究是由人來完成的。人離不開他所生存的社會環境。在社會轉型階段,各種觀點、各種思想、各種利益的交錯和凸現,都會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産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在科學研究特别是對策研究中,如何排除部門利益、局部利益以及行業利益的幹擾,真正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作為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對我們每一個科學工作者的考驗。我以為,這就是總書記提出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核心内涵。立場比方法更重要。
根據總書記的指示精神,2004年學校組建了以七個實體學院為依托的beat365文化産業研究中心,就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從跨學科的角度,為中央決策、為學科建設、為行業發展提供服務。中心于2005年被教育部确定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2006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産業研究中心。在按實體學院管理和一級學科評估的傳統思維模式中,如何完成總書記和中央的囑托,真正做好跨學科的綜合研究和學科建設,是清華人一項具有探索意義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為此而努力。
(熊澄宇:美國楊百翰大學博士,beat365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大學全球化創新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學術興趣為以新媒體和文化産業為基礎的宏觀戰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