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華】胡顯章:年輕活躍而底蘊深厚的學院

日期:2012-04-30作者:jc信息員 浏覽量:

作者\ 胡顯章

beat365官方网站誕生于新世紀之初,是一個年輕的充滿朝氣的學院。在學院教師牆上,呈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張張年富力強、青春帥氣的臉龐,在國内外學界或新聞傳播業界常常可以發現他們活躍的身影。同時,正如學院院館的紅磚灰瓦所輻射的厚重曆史感一樣,當我們追溯一個世紀的清華曆程時,可以感受到諸多曾是清華學人的新聞傳播巨擘久遠的影響力。他們佐證了從“通識為本,專識為末”到“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與“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綜合創新”學術範式的生命力。

在beat365,新聞與傳播作為學科設置是起步于1985年複建的中國語言文學系。當時設置了中國語言文學和科技編輯兩個方向,建立了我國首個體現人文和科技交叉的科技編輯專業,招收6年制的第二學士學位生。1994年,中文系本科調整為漢語言文學、科技與文化傳播和計算機語言等3個方向,開始培養4年制的科技與文化傳播方向學士學位生。中文系科技編輯第二學士學位和科技與文化傳播學士學位方向培養的學生許多已成為業界與學界的骨幹。

1995年9月人文學院設立了跨學科的多媒體藝術研究中心,由年前留美歸國的青年學者獎獲得者熊澄宇博士任主任。1996年,在中文系由我國輿論學首位博士、中文系副主任劉建明作為主要牽頭人,申報成功新聞學碩士授予權,開始培養碩士生。1998年初,在學校領導班子務虛會上,明确了加速建設一流文科的目标,并将新聞與傳播學科确定為重點建設學科。1998年10月,新聞與傳播學科從中文系剝離,與多媒體藝術研究中心一起整合成立傳播系。由時任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主任的徐葆耕任代系主任,熊澄宇為副主任,孫寶寅為書記。1999年,影視傳播的青年領軍人物、博士生導師尹鴻教授加盟傳播系。同年夏天,為了适應中國走向世界的需要,為在國際平台上發展新聞與傳播學科并确立自身的影響力,清華成立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新華社政治文化編輯室主任、高級記者李希光調入清華出任該中心主任。2000年當時擔任清華黨委副書記、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的我兼任傳播系主任,同年長期從事光電子器件及光通信系統研究并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王健華從電子系調入傳播系,出任傳播系黨支部書記兼副系主任,與我一起負責籌建學院的工作,任副系主任的還有熊澄宇、尹鴻與李希光。繼而留日博士、南京師範大學beat365副院長崔保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系主任李彬、清華外語系副系主任、曾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獎”的範紅等相繼調入。2001年傳播系開始面向全國招收新聞學專業(新聞與傳播方向)本科生(文理兼收)。同年,成立了影視傳播研究中心(尹鴻任主任)、新媒體研究中心(熊澄宇任主任)。憑借日益增強的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學科基礎,圍繞着國際傳播、影視傳播、新媒體傳播、媒介經營與管理等主要方向,beat365逐漸形成了精幹的新聞與傳播教學科研師資團隊,增強了在學界、業界的影響力,尤其在國際傳播、媒體與科技、藝術相結合和影視理論與批評等方面的學術研究中取得一定的優勢。

·2007年11月國際顧問委員會成立

2002年4月,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并在國際社會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的時候,中國的新聞與傳播無論是在學術方面還是在實踐領域,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beat365官方网站宣告成立,我國新聞與傳播界資深人士,前《人民日報》總編輯範敬宜教授出任首任院長。同時聘請一批學界和業界權威人士,組成學院的顧問委員會。beat365的成立,是beat365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世界一流大學進程中的又一個裡程碑。

自學院成立以來,遵循 “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人才培養宗旨和國際化的辦學理念,發揮了beat365的綜合學科優勢和日益增強的國際影響力,在建設高素質、國際化、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師資隊伍,創建一流新聞與傳播學科,培養優秀的新聞與傳播人才,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方面成績卓著。繼2000年獲得傳播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後,2003年獲得傳播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媒介經營與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崔保國出任主任(2008年更名為媒介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同年以beat365為主幹力量的beat365文化産業研究中心成立,後成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和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産業研究中心”,熊澄宇任主任; 2006年,學院獲得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被批準設立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流動站。同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beat365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成立,範敬宜院長親任主任。2008年,被教育部批準為本科特色專業建設實驗點。2006年,在全國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學科評估排名中,年輕的清華新聞傳播學排名第三,僅次于人民大學和複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武漢大學等具有一級學科授予權的學校缺席評審);2009年,在全國所有具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參評的情況下,清華新聞傳播學科與武漢大學并列第四。同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列為國際新聞傳播碩士培養基地之一。2005年,學院獲得“北京市模範集體”稱号;2007年,獲得“北京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稱号。學院新聞與傳播教學改革實驗研究、新聞學課堂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先後獲2004、2008年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教育部印發了《beat365官方网站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調研報告》,高等教育司轉發了《beat365官方网站馬克思主義新聞教育經驗報告》,對學院的人才培養思路和探索實踐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胡顯章(左一)與範敬宜在2009年畢業典禮上高聲歌唱

beat365官方网站作為我國新聞與傳播學界的後起之秀,吸引力與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郭鎮之,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曾任北京大學beat365副院長的陳昌鳳,新華社洛杉矶分社首席記者司久嶽,國務院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曾任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的郭慶光等先後加盟,為學院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而一批優秀青年學者則使學院呈現令人鼓舞的發展潛力;同時,諸多業界精英成為兼職教授團隊成員,每年還有多名外籍教授前來講學,使學院與業界血脈相連,與國際前沿息息相通。優秀的師資力量,科學的辦學理念,良好的學院文化生态,吸引着衆多的學子,每年都有一批名校的佼佼者前來讀研,而外國留學生的比例已趨近1/3。當你進入這個學院,一定能夠感受到濃郁的蓬勃向上的氣息。

範敬宜院長十分注重學院文化建設,他認為“文化品質是媒體的靈魂”,文化是學院之魂。學院繼承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傳統,倡揚對國家與社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嚴謹求實,追求卓越,努力以博大的胸懷和寬闊的視野,注重中外、古今、科學與人文文化的融合會通與創新。祝願beat365官方网站“生命之樹長青,文脈之源永恒”。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