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用故事當教材讓愛培育理想

日期:2015-01-09作者:梁鵬 浏覽量:

用故事當教材讓愛培育理想

來源:光明日報 2014-12-29 陳昌鳳

有一種力量,能讓人不畏艱辛,勇往直前;有一種力量,能使人不計得失,執着堅守;有一種力量,能讓人敏銳而深刻,溫情又深沉。這種力量,就是熱愛。“好記者講好故事”呈現的,是記者們用親身的挖掘、傳神的新聞手法、感人的故事,演繹出的真摯的愛。作為一位新聞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把故事當作教材、用愛去培育理想。

身為評委,我聽了多場年齡各異、民族多樣、性别不同、來自祖國東西南北的記者們深情講述的故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種愛的力量,感受到了這些新聞工作者對國家、對人民、對時代、對新聞職業的深愛之情。在第15個記者節前夕,從全國萬餘名新聞工作者中層層篩選中脫穎而出的十位記者,到中央電視台錄制特别節目《好記者講好故事》。在演播廳裡,我有幸第二次聽到那些感人的故事,并且又一次為他們的理想與激情、平凡與偉大而熱淚盈眶。

當故事的講述在熱烈的掌聲中将要落幕時,我飛快地追到演播廳後台,像一個熱切而虔誠的崇拜者,去攔截仍然在激越情感中的講述者,我要獲得他們的聯系方式,讓我們的年輕學子們也受一回感動,經受一次心靈的激蕩。

終于,在beat365官方网站記者節特别講座課上,我們邀請到了人民日報年輕記者焦翔,請他給大一、大二的學生們作了一次特别的演講:《堅守戰地1200天》。我陪着學生們,再一次感受一位年輕記者的理想與信念,感受他和他的同行們在艱辛而吸引人的工作中獲得的幸福。在焦翔的課上,一些學生邊聽講邊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課後,他們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上表達了自己深深的感動、感懷。大一學生葉子在聽課後記中,詳細記述了“焦翔大哥”不着戎裝拼搏于戰場,堅守戰地1200天的故事,反思自己先前對記者的浪漫而傳奇的追求,開始思考如何磨砺自己的勇氣、如何真的去擔當。焦翔在學生們面前的演講,不似在演講比賽和演播廳裡那樣慷慨激昂、波濤洶湧,他平實的語言、真誠的講述、大男孩兒般的笑容,讓學生們感受到靜水流深的力量。“面對了,生死就不重要了。”

焦翔的現場演講足以引發學生們的探求欲和興趣,于是學生們又紛紛找來央視這期“2014年中國記者節特别節目”,認認真真地看了十位優秀選手的演講:海米提•買買提的一句“新疆人教會了我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令人思索知識和專業性從何而來;用拐杖撐起新聞理想的譚裡和,讓學生們理解用心比用技巧更加可貴;會用台語與台灣朋友溝通的林懿琳,讓學生們理解了能力永遠不嫌多;鄭晉鳴“為捕獲最真實、最鮮活的細節,記者要始終沖在最前線”的感悟,令學生們深入思考……學生們真真切切地感動、體會、思考了一回。

新聞理想、志存高遠并不隻是抽象的概念,而幻化成了鮮活感人的故事和真實就在眼前的人物。相關部門組織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猶如一本活的、可感的教材,從這裡,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專業的精神和價值觀的力量。(來源:光明日報,作者系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轉自清華新聞網,鍊接地址: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5/2014/20141229163449809613880/20141229163449809613880_.html)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