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2014年的新媒體生态

日期:2015-01-09作者:梁鵬 浏覽量:

2014年的新媒體生态

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導 沈陽

來源:新華網 2014-12-26

2014年新媒體的演化大勢掩映于網絡變幻中,傳統媒體的崩解和堅守,在融合發展中重塑再生。新媒體則以破竹之勢在政務、經濟、媒體、社交領域掀起革命性的浪潮,各平台在政策導向、格局塑造、輿論生态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建設屬性觸發社會進步之機

總體而言,新媒體的輿論場屬性越來越具有理性和建設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樣的新型主流媒體,在思想解放和政策支持上邁出了關鍵一步;“微信十條”進一步規範了中國目前最熱的社交媒體發展框架;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凸顯出新媒體已是社會運行的輿論基石,傳統媒體、企業、政府等多元主體也在此“春風”下積極參與新媒體建設。網絡大V在輿論場中的意見表達也以理性建議為主,甚至不少在創業。在媒體發展的肥風瘦雨中關注正能量,就必能出現涵養傳統、努力創新、共同奮鬥的新局面。

二、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重塑

優秀APP的疊代周期約為22天、微信公号的爆炸性增長、H5等互動微作品的快速擴散……2014年傳統媒體和新技術、新傳播形态的“聯姻”速度更快、範圍更廣。人民日報祭奠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網絡鮮花撫慰人心;新華社打造《真相》節目,以視頻形式展現原創深度報道,和優酷合作實現主流媒體和市場化媒體的外部融合;央視新聞在兩微一端的新媒體用戶合計超過1億;新華網、财新網、網易等突破數據新聞穹頂,以可視化的産品形态改造業務流程。傳統媒體在與新媒體的碰撞和嘗試中,超級編輯部初露端倪,以新媒體為本位,形成兩微一端、視頻、戶外屏等多态化發展模式,若以新融舊,則必定大成。今日頭條的個性推薦,澎湃新聞的内容微創新,可以管窺出定制化、可視化、數據化、移動化已成為媒體發展的大方向。

三、政務媒體的風雲再起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雙向推動的政務微博浪潮之後,政務媒體迎來了智能自助服務的新勢頭。政務新媒體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格局,政務機構不斷“試水”各類新媒體平台。經過多年的發展,政務微博在時效性、服務性和互動性上都有較大提升;政務微信公衆号也正嶄露頭角,借微信即時傳播力和社會動員的優勢,進一步加深了政民溝通深度和滲透率;政務APP整體發展規模較小,但交通出行、警察、氣象類政務APP已漸成新寵,APP集成的高效政務辦公模式也成為各級政府的關注點。各地政府在探索政務創新、網絡群衆路線的工作中主動貼近新興媒體發展方向,重塑政府在網絡輿論場的形象與主導權。國資委新媒體品牌賬号@國資小新開通APP“壹站”,引領央企實現“信息+服務”的模式。中國地震台網速報實現了政務微博的服務化新形态,共産黨員、最後一公裡、上海發布、中國政府網則堪稱政務微信發展的四大标杆,12306官方版APP下載量一家獨大,成為政務APP典範。以@陳裡、@劉五一、@中一在線為代表的官員微博積極倡行網絡群衆路線。技術和需求驅動政務新媒體在服務性、互動性、創新性上不斷升級,新媒體的政務信息發布和與公衆服務交流功能日益凸顯。風恬浪靜中,見服務之真谛;味淡聲希處,識民生之本然。

四、社交服務和媒體的喧鬧繁盛

社交媒體的富饒土壤滋養了一批自媒體。新浪微博自媒體計劃讓不少大V獲取了原創紅利。微信自媒體也有爆炸性茁壯成長,幽默類微信賬号在各類型微信賬号中保持傳播優勢,閱讀量位居第一。經新媒體指數(微信:IndexMedia)大數據平台測算,排名前500名的微信公衆号每條信息的平均閱讀量達1萬以上,微信平台的服務和傳播價值不斷放大。微信連接一切之後的願景之後必然實現服務爆發。此外,2014年微視頻社交風起雲湧,美拍等APP領跑短視頻社交的新格局,分享、互動、交友構成視頻應用的三大綜合社交模式,微視頻也将逐漸成為社交媒體發展的一種主流形式。随着4G網絡、各種可穿戴設備和視頻社交發展,将推動社交平台專業化、智能化、服務化、全媒體化、垂直化和地方化,自媒體也将逐步自商業,社交媒體的傳播價值、商業價值、服務價值、營銷價值将進一步提升。

五、垂直媒體的拓展提升

2014年是垂直媒體在新媒體平台的發展元年,微商微店的模式吸引了大量創業者,傳統行業與新媒體的結合初體驗激發了各行業從業者的興趣,移動互聯網和各個行業的結合将是未來數年最大的技術層面的底層改造運動。自媒體黃金時代,服務化與商業化并重,垂直媒體利用新技術改變商業模式,通過商業化創新生成全行業解決方案,為打造智慧生活提供無限可能性。至2014年12月,10%的垂直媒體已經貢獻了微博70%的流量,跨平台的虛拟垂直媒體對門戶網站的頻道解構已成趨勢。新農人用微博衆籌、私人定制、大數據等新方式營銷農産品也是“萌萌哒”。移動互聯網正在實現醫療咨詢服務、挂号功能,從醫療電子商務、線上詢診到O2O醫療解決方案,移動互聯網醫療的新前景不斷被拓展。科技、房産、汽車、财經及時尚類産業已成為垂直媒體的主流,從深耕行業信息到完善交易服務将成為垂直媒體發展的總體趨勢。一些不引人注目的細分領域也在聚合碎片,智能推送,實現最短支付路徑,從信息流、支付流、互動流改造着社會面貌。

六、媒體變化的三大動因

變革聲、冀望聲、行動聲,聲聲入網。在網絡的發展光影中,挑燈看醉。中國媒體發展的整體動因:一是政府服務和管理因素,中央的頂層設計,新媒體技術内容相關政策法規的出台,及領導人關注焦點的符号意義,網絡管理部門的開放和高效運行,都是新媒體發展過程中非常重大的影響因子,政府正在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姿态引導新媒體呈現主流價值導向。二是媒體異動因素,傳統媒體、新媒體技術方、自媒體等多主體在新媒體變革中嬗變,傳統媒體的新技術習得和運用能力提升成為影響新媒體發展速度的主要因素,新媒體商業模式的探索是百花齊放,百路可通,自媒體則在自然、自我、自有和自律的底線之路上奮進。三是網民需求因素,手機正在成為我們最大的時間消耗器官,從PC到移動端再到可穿戴設備,引發的是網民對信息獲知渠道、内容産品特點、傳播形态的全盤革新。把握用戶的下一個興奮點,站在新的風口,才是新媒體業态發展的當務之急。

七、新媒體融合發展大數據評估體系構建

為了科學、學術、客觀評價國内新媒體發展态勢,beat365官方网站在已經發布的國内最大的新媒體數據挖掘平台:新媒體指數的基礎上,将進一步推出媒體融合指數和正能量指數及相關排行榜。新媒體指數已經涵蓋兩微一端,媒體融合指數将從更高的新媒體和新經濟角度統攝分析全局發展态勢,而正能量指數關注的是社會方方面面的滿滿正能量。

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思維進行透明專業非商業化的評價是學界、業界共同的願望。

八、展望

展望2015年,自媒體将會以更為緊密、協調的聯盟形式“抱團”發展,尤其垂直領域的自媒體将轉化為群媒體,以獲取更強大的聯動、營銷效益。政務媒體趨向服務導向,線下服務轉向線上服務,以網絡服務貼近群衆,實現在新媒體平台的政府與民衆互聯互通。傳統媒體、網絡媒體轉型走向移動化道路,與新技術結合更快更緊密,優質深度内容導向産品亟需找尋新傳播形态的突破口。

國家在網絡管理、網絡應用方面将會更為自信,在管理規範上細緻完善,在操作層面主動出擊。而中西方網絡交流在首屆互聯網大會召開後将趨向更加積極。

政策、技術、需求、競争、思維等全方位的升級驅動新媒體生态圈的進一步裂變和重構,服務化、垂直化、專業化、智能化、個性化将成為新媒體生态圈的主流旋律。展望未來,人即媒體,媒體即人,數據、内容和互動必将三位一體。寄語2015年,新媒體生态發展朝向主流價值導向,在國家和政府的服務和管理下,多元主體發展茁壯,實現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是下一階段的共同命題。(來源:新華網,轉自清華新聞網,鍊接地址: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5/2014/20141226140751346650201/20141226140751346650201_.html)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