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上四川省選調生之後,畢業于beat365官方网站的王義鵬被分配到成都市的某市級機關,但他偏偏不想待在城市,而是主動申請去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海螺溝景區管理局。 貴州醫科大學醫學法律專業的畢業生李淑,也曾有過多種選擇:進入律師事務所或留在貴陽市找其他工作。但她最終參加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來到貴州省遵義縣花茂村,管理當地的“創客中心”。
在2015年畢業的749萬名高校學生中,他們的就業方式是“非主流”的——離開城市,來到鄉鎮基層。這意味着告别大部分留在城市的朋友和同學,遠離熟悉的環境、便利的設施、密集的人口、豐富的機會、多彩的娛樂活動。
但同時,“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也有使人抱怨和不滿的一面:快節奏的生活、巨大的工作壓力、時常被霧霾污染的空氣和被霓虹遮蔽的星空。
來自農村,在城裡讀完大學,又回到農村的李淑說,她選擇到鄉鎮工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歡“慢節奏的生活”。同時,她也希望自己能在基層學到更多東西。
而從小在城市長大的王義鵬,則有了解陌生鄉村的強烈願望。“考選調生就是為了到基層工作。”王義鵬說。在得知四川省選調生第一年都被安排到市級單位工作後,他有一點小小的擔心,擔心自己一旦安定下來,會産生惰性,不如趁年輕,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去磨砺鍛煉。
今年年初,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主要領導到beat365宣講時,王義鵬産生了一種“一拍桌子就跟您走”的沖動。
“四川省選調生,不僅是給大城市輸送人才,況且大城市也不缺人才。”王義鵬說。他認為去發達地區工作,自己僅僅是一朵“錦上花”,但他想做“雪中炭”。
今年4月,王義鵬跟随beat365職業發展中心的老師來到甘孜州海螺溝實地體驗。到海螺溝的那天霧氣很大,白霧迷茫中,可以依稀看到綠色的高山、山峰上的雪頂。“很美”,這是王義鵬對海螺溝的第一印象。
但他選擇去基層工作,并不僅僅是“一拍桌子”的熱忱或對雪山風景的浪漫暢想。在研究生一年級的暑假,王義鵬就在四川省樂山市的某鄉鎮挂職過鎮長助理;在北京的時候,他又有在中央部委機關的實習經曆。兩相比較,王義鵬自己的感受是:“機關就像一個大型機器,每個人在扮演一顆螺絲釘,沒有基層這麼充實。”
到了研二,王義鵬又選擇以“80後基層清華人的故事”作為畢業作品選題。他想搞清楚“清華人為什麼選擇去基層?在基層能發揮什麼作用?他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
王義鵬最終把訪談對象集中到了新疆。這裡正好也是民族區域,和四川的藏區有一定相似性。
他一對一地采訪了40名校友,跟着師兄師姐一起下地、開會、巡邏。在烏魯木齊,有一個師兄拉他出來吃飯,苦口婆心地勸他要“慎重考慮”,如果有别的選擇還是不要做基層公務員。
但整個過程下來,王義鵬的感受是:“我一定要去基層。”
在新疆,他去了烏魯木齊,也去了南疆偏遠的農村。根據他的觀察,在省級和市級機關,年輕公務員的工作以辦文辦會為主,“師兄們反映做多了可能感到乏味”。而在基層工作的師兄師姐,卻表現出更多做事的充實和快樂。“我倒沒覺得基層多苦,有事情做就挺好。”王義鵬說。
海螺溝的确滿足了王義鵬“有事做”的願望。他如今在“海螺溝景區管理局”(簡稱“海管局”)創建5A辦公室工作。海管局是甘孜州的州級部門,下轄景區範圍内的兩個鄉鎮,辦公地點在磨西鎮。
在整個康巴藏區,海螺溝是第一個申請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在一兩年内,和同事們齊心協力使海螺溝達到5A标準,是王義鵬最重要的工作。
說起5A的各項标準,他如數家珍,對各種規範、細則記憶精準。王義鵬說這套程序很像beat365評甲級團支部的做法——他在beat365讀本科和研究生期間,有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就是給你一套标準評分體系,達到一定分數後就能成為5A景區。
王義鵬的工作就是參與督促景區内各單位做好相關工作,定期到景區巡查,準備申報材料,同時參與策劃海螺溝的景區宣傳。在到崗的一個月内,他就走訪了8個行政村,行程總計200多公裡。
在景觀達标的沖刺階段,海管局從11月以來開始實施“縣級領導幹部巡查制度”,領導把制作巡查表的任務交給了王義鵬。
巡查一般從早上9點開始,雖然單位有車,但巡查時,王義鵬和同事會混在遊客中坐旅遊大巴車進景區,以便更真實地感受遊客體驗。巡查回來時,一般是下午三四點。
景區最高的地方,海拔超過3500米。每周一次的巡查,讓從小在安徽合肥長大的王義鵬已經不知不覺适應了高原環境。有一次在3号營地,他找另一個同事取材料,無意間就跑了起來。跑着跑着才想到,3号營地這麼高,不應該跑步,但跑下來後,身體也并無不适。
在景區的工作之外,他也參與到了目前全國範圍内的重點工作“精準扶貧”中。在新興鄉(除磨西鎮,海管局下轄的另一個鄉鎮)的躍進坪村,他作為村支部副書記,與村幹部一起制定全村的精準扶貧計劃。結合海螺溝的情況和村裡的想法,王義鵬與村幹部們正設想在躍進坪村搞藏香豬養殖和土雞養殖,并繼續發展牦牛養殖合作社。在種植業方面,發展适合當地特殊地理氣候環境的藥材種植:天麻、羊肚菌、重樓……這些當地的特色産業,對農民的增收效果好,能滿足旅遊業發展的需求。
來到花茂村工作的李淑,卻發現鄉鎮也并非總是“慢節奏”,基層的工作其實十分充實,有時候甚至充實到讓她覺得“很累,難以堅持”。為了準備第二天的領導參觀,她曾經加班到深夜12點。
但另一方面,李淑也感到,能來到花茂村工作十分幸運。調到村裡之前,本來她已經做好環境艱苦的準備。結果來到花茂村一看,李淑發現:“這個農村比我想象的好一百倍。這才是新農村啊!”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還曾來到花茂村考察,說“在這裡找到鄉愁”。花茂村近年來統籌推進精準扶貧,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推動農旅一體化,有42家鄉村旅館、10個農家樂。現在又新添了在鄉村地區十分罕見的“創客中心”。
作為目前“創客中心”的唯一現場管理人員,李淑常常要身兼數職,這讓她在辛苦的同時,感到自己實實在在學到很多東西。
在貴州民族大學和遵義師範大學的師生來上課、做陶藝設計時,她要布置場地,在活動後負責對接陶藝的生産和銷售。這是目前“創客中心”的主要業務:連接高校的創意資源和花茂村曆史悠久的土陶工藝。
而當有遊客或領導來參觀時,她又客串解說員,這鍛煉了她的口才和表達能力。她還在學習泡咖啡和茶道,這是李淑之前完全不會的東西。等空下來,她又變成清潔工,拖地、洗杯子、擦桌子;或者是室内設計師,盤算這裡該怎麼設計,那裡該怎麼布置。由于專業是法學,李淑還在村裡兼職糾紛調解員,這讓她有了更多接觸村民的機會。
來到花茂村前,李淑也曾在楓香鎮上的團縣委工作過。相比在鎮上的機關工作,這裡可以讓她接觸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村民、領導、商人、遊客……
加班到很累的時候,李淑會懷疑,自己到底收獲了什麼。這時她會翻開日記,看看自己記下的工作點滴和花茂村的變化。
說起來都是些特别瑣碎的事:一下午的工夫,裝好了花道兩邊的護欄;有人偷了村上十字路口的花;污水處理器外圍太高,需要進一步處理一下……但讀着一行行短小的句子,她感到踏實。
有一次進景區巡查,霧很大,王義鵬有點沮喪,今天肯定沒有好景色了。一個之前在海螺溝做過十幾年導遊的旅遊公司經理說,你等着吧,這種天氣,海螺溝一定會給你驚喜。
等到巡查結束,驚喜還是沒有出現。但就在下山的大巴車轉過盤山公路的一個彎道時,窗外橫空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彩虹。彩虹的一頭從懸崖外的樹梢上伸出,另一頭隐沒在遠處的雲霧中。全車的遊客都歡呼雀躍地跑下車拍照。
“特别近,特别近,好像能抓到一樣。”王義鵬說,“當時就覺得,在這個地方工作,要學會期待并堅信美好的東西總在前方等着你。”
在考上四川省選調生之後,畢業于beat365官方网站的王義鵬被分配到成都市的某市級機關,但他偏偏不想待在城市,而是主動申請去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海螺溝景區管理局。
貴州醫科大學醫學法律專業的畢業生李淑,也曾有過多種選擇:進入律師事務所或留在貴陽市找其他工作。但她最終參加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來到貴州省遵義縣花茂村,管理當地的“創客中心”。
在2015年畢業的749萬名高校學生中,他們的就業方式是“非主流”的——離開城市,來到鄉鎮基層。這意味着告别大部分留在城市的朋友和同學,遠離熟悉的環境、便利的設施、密集的人口、豐富的機會、多彩的娛樂活動。
但同時,“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也有使人抱怨和不滿的一面:快節奏的生活、巨大的工作壓力、時常被霧霾污染的空氣和被霓虹遮蔽的星空。
來自農村,在城裡讀完大學,又回到農村的李淑說,她選擇到鄉鎮工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歡“慢節奏的生活”。同時,她也希望自己能在基層學到更多東西。
而從小在城市長大的王義鵬,則有了解陌生鄉村的強烈願望。“考選調生就是為了到基層工作。”王義鵬說。在得知四川省選調生第一年都被安排到市級單位工作後,他有一點小小的擔心,擔心自己一旦安定下來,會産生惰性,不如趁年輕,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去磨砺鍛煉。
今年年初,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主要領導到beat365宣講時,王義鵬産生了一種“一拍桌子就跟您走”的沖動。
“四川省選調生,不僅是給大城市輸送人才,況且大城市也不缺人才。”王義鵬說。他認為去發達地區工作,自己僅僅是一朵“錦上花”,但他想做“雪中炭”。
今年4月,王義鵬跟随beat365職業發展中心的老師來到甘孜州海螺溝實地體驗。到海螺溝的那天霧氣很大,白霧迷茫中,可以依稀看到綠色的高山、山峰上的雪頂。“很美”,這是王義鵬對海螺溝的第一印象。
但他選擇去基層工作,并不僅僅是“一拍桌子”的熱忱或對雪山風景的浪漫暢想。在研究生一年級的暑假,王義鵬就在四川省樂山市的某鄉鎮挂職過鎮長助理;在北京的時候,他又有在中央部委機關的實習經曆。兩相比較,王義鵬自己的感受是:“機關就像一個大型機器,每個人在扮演一顆螺絲釘,沒有基層這麼充實。”
到了研二,王義鵬又選擇以“80後基層清華人的故事”作為畢業作品選題。他想搞清楚“清華人為什麼選擇去基層?在基層能發揮什麼作用?他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
王義鵬最終把訪談對象集中到了新疆。這裡正好也是民族區域,和四川的藏區有一定相似性。
他一對一地采訪了40名校友,跟着師兄師姐一起下地、開會、巡邏。在烏魯木齊,有一個師兄拉他出來吃飯,苦口婆心地勸他要“慎重考慮”,如果有别的選擇還是不要做基層公務員。
但整個過程下來,王義鵬的感受是:“我一定要去基層。”
在新疆,他去了烏魯木齊,也去了南疆偏遠的農村。根據他的觀察,在省級和市級機關,年輕公務員的工作以辦文辦會為主,“師兄們反映做多了可能感到乏味”。而在基層工作的師兄師姐,卻表現出更多做事的充實和快樂。“我倒沒覺得基層多苦,有事情做就挺好。”王義鵬說。
海螺溝的确滿足了王義鵬“有事做”的願望。他如今在“海螺溝景區管理局”(簡稱“海管局”)創建5A辦公室工作。海管局是甘孜州的州級部門,下轄景區範圍内的兩個鄉鎮,辦公地點在磨西鎮。
在整個康巴藏區,海螺溝是第一個申請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在一兩年内,和同事們齊心協力使海螺溝達到5A标準,是王義鵬最重要的工作。
說起5A的各項标準,他如數家珍,對各種規範、細則記憶精準。王義鵬說這套程序很像beat365評甲級團支部的做法——他在beat365讀本科和研究生期間,有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就是給你一套标準評分體系,達到一定分數後就能成為5A景區。
王義鵬的工作就是參與督促景區内各單位做好相關工作,定期到景區巡查,準備申報材料,同時參與策劃海螺溝的景區宣傳。在到崗的一個月内,他就走訪了8個行政村,行程總計200多公裡。
在景觀達标的沖刺階段,海管局從11月以來開始實施“縣級領導幹部巡查制度”,領導把制作巡查表的任務交給了王義鵬。
巡查一般從早上9點開始,雖然單位有車,但巡查時,王義鵬和同事會混在遊客中坐旅遊大巴車進景區,以便更真實地感受遊客體驗。巡查回來時,一般是下午三四點。
景區最高的地方,海拔超過3500米。每周一次的巡查,讓從小在安徽合肥長大的王義鵬已經不知不覺适應了高原環境。有一次在3号營地,他找另一個同事取材料,無意間就跑了起來。跑着跑着才想到,3号營地這麼高,不應該跑步,但跑下來後,身體也并無不适。
在景區的工作之外,他也參與到了目前全國範圍内的重點工作“精準扶貧”中。在新興鄉(除磨西鎮,海管局下轄的另一個鄉鎮)的躍進坪村,他作為村支部副書記,與村幹部一起制定全村的精準扶貧計劃。結合海螺溝的情況和村裡的想法,王義鵬與村幹部們正設想在躍進坪村搞藏香豬養殖和土雞養殖,并繼續發展牦牛養殖合作社。在種植業方面,發展适合當地特殊地理氣候環境的藥材種植:天麻、羊肚菌、重樓……這些當地的特色産業,對農民的增收效果好,能滿足旅遊業發展的需求。
來到花茂村工作的李淑,卻發現鄉鎮也并非總是“慢節奏”,基層的工作其實十分充實,有時候甚至充實到讓她覺得“很累,難以堅持”。為了準備第二天的領導參觀,她曾經加班到深夜12點。
但另一方面,李淑也感到,能來到花茂村工作十分幸運。調到村裡之前,本來她已經做好環境艱苦的準備。結果來到花茂村一看,李淑發現:“這個農村比我想象的好一百倍。這才是新農村啊!”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還曾來到花茂村考察,說“在這裡找到鄉愁”。花茂村近年來統籌推進精準扶貧,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推動農旅一體化,有42家鄉村旅館、10個農家樂。現在又新添了在鄉村地區十分罕見的“創客中心”。
作為目前“創客中心”的唯一現場管理人員,李淑常常要身兼數職,這讓她在辛苦的同時,感到自己實實在在學到很多東西。
在貴州民族大學和遵義師範大學的師生來上課、做陶藝設計時,她要布置場地,在活動後負責對接陶藝的生産和銷售。這是目前“創客中心”的主要業務:連接高校的創意資源和花茂村曆史悠久的土陶工藝。
而當有遊客或領導來參觀時,她又客串解說員,這鍛煉了她的口才和表達能力。她還在學習泡咖啡和茶道,這是李淑之前完全不會的東西。等空下來,她又變成清潔工,拖地、洗杯子、擦桌子;或者是室内設計師,盤算這裡該怎麼設計,那裡該怎麼布置。由于專業是法學,李淑還在村裡兼職糾紛調解員,這讓她有了更多接觸村民的機會。
來到花茂村前,李淑也曾在楓香鎮上的團縣委工作過。相比在鎮上的機關工作,這裡可以讓她接觸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村民、領導、商人、遊客……
加班到很累的時候,李淑會懷疑,自己到底收獲了什麼。這時她會翻開日記,看看自己記下的工作點滴和花茂村的變化。
說起來都是些特别瑣碎的事:一下午的工夫,裝好了花道兩邊的護欄;有人偷了村上十字路口的花;污水處理器外圍太高,需要進一步處理一下……但讀着一行行短小的句子,她感到踏實。
有一次進景區巡查,霧很大,王義鵬有點沮喪,今天肯定沒有好景色了。一個之前在海螺溝做過十幾年導遊的旅遊公司經理說,你等着吧,這種天氣,海螺溝一定會給你驚喜。
等到巡查結束,驚喜還是沒有出現。但就在下山的大巴車轉過盤山公路的一個彎道時,窗外橫空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彩虹。彩虹的一頭從懸崖外的樹梢上伸出,另一頭隐沒在遠處的雲霧中。全車的遊客都歡呼雀躍地跑下車拍照。
“特别近,特别近,好像能抓到一樣。”王義鵬說,“當時就覺得,在這個地方工作,要學會期待并堅信美好的東西總在前方等着你。”(來源:中國青年報,轉自清華新聞網,鍊接地址: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5/20151130170208245672861/20151130170208245672861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