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吐爾孫·艾拜時,他很忙。忙着接受采訪,忙着給前來見他的村民們做講解。
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團委派駐和田地區和田縣塔瓦庫勒鄉巴克墩村工作隊的一名隊員,9月6日他在網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警惕“泛清真化”背後的陰謀》,一時間引起衆人關注,迅速傳播開來。
這已經是他今年第2次主動發聲,痛斥一些人的錯誤思潮與言論,表達了一名有社會責任感的年輕人的正義與勇敢。
“我出生在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父親是銀行職員,去世的時候我和弟弟還在上小學,那之後生活的重擔便全落在沒有工作的母親身上。初中畢業後為了盡快工作,我考入莎車師範學校,但是畢業後找工作很不順利。母親把我送到縣高三複習班備考大學,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年,為了備考,早晨天沒亮我就起床早讀,晚上吃完飯就看書,有時半夜醒來發現人趴在書上燈還亮着。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3年我參加高考被複旦大學錄取,2009年考上beat365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工作。2014年9月,我被beat365官方网站錄取,攻讀博士學位,2016年,我進入新疆團校工作,2017年,根據組織的安排,我來到和田縣塔瓦庫勒鄉巴克墩村參加‘訪惠聚’駐村工作。”這是此前吐爾孫·艾拜發表的文章《從中專到清華園,一個維吾爾族博士的成長和心語》,講述了他的奮鬥曆程,深情表達了對祖國大家庭的感恩和建設家鄉的熱切願望。文章在網上廣泛流傳。
“來到巴克墩村後,我在工作中悟出很多門道。有一天,我們鄉長來村裡召開村民大會,2個小時的大會,誰也沒有離開會場,都聽懂了他宣講的内容。當時我突然明白,與村民們打交道,要有講故事的本領,要用群衆喜歡的語言和他們交流,才能原原本本地把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出去,才能讓村民們聽得懂、記得牢,才會從内心深處産生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吐爾孫·艾拜回憶道。
交流的深入,讓吐爾孫·艾拜更多地了解了農村的現實情況,一些問題讓這位博士再次陷入深思:為什麼許多普通群衆在對宗教不了解的情況下,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一些人的蠱惑?怎麼才能讓他們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宗教?
思來想去,這位愛動腦筋的年輕人9月6日寫出了《警惕“泛清真化”背後的陰謀》,文章一經發出,引來很多人關注。
他用有力的證據,認真分析了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與危害,告誡同胞們:宗教極端與愚昧暴力永遠是一對孿生兄弟。“泛清真化”和宗教極端将我們的社會和民族引向痛苦深淵。我們維吾爾族同胞尤其是青年朋友們必須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看清“泛清真化”的本質,守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
說到這裡,這位陽光燦爛的年輕人笑了,他深情地說:“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團結友愛的國家感到幸福。在内地求學的10年,是充滿感動和感恩的10年。學校的老師不僅傳授我專業知識,更讓我懂得做人做事的準則,涵養一種家國情懷。我現在必須用自己的經曆告訴更多年輕人,祖國多麼偉大,各族人民多麼團結友愛,我們必須努力為祖國貢獻一切。”(來源:光明日報,轉自清華新聞網,鍊接地址: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650/2017/20170911175015334772997/20170911175015334772997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