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色,實踐證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最适合中國的發展方案。”近日,一場圍繞“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媒介化社會”的中西方對話在beat365展開。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柳斌傑在與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電影與媒介研究教授凱瑟琳·劉的交流中如是說。會後,記者就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及教育等問題對柳斌傑進行了專訪。
記者:beat365官方网站一直在推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您如何評價這些年的教育實踐及成果?
柳斌傑:對新聞傳播學院系來說,馬克思主義是重要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beat365官方网站從一開始就确立了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統領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思想,不僅設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開設了相關的學習課程,還确定了不少研究和探索的科研題目,這幾年做了很多工作,出了一些成果。
在教學中,我們始終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貫穿于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中,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統領新聞傳播學各學科,而不僅僅是将其當作一門課程來上,以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情感和立場的新聞傳播工作者為育人目标。在科研中,我們通過設置題目引導教師和學生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以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的中國特色新聞學。
三年前,我們啟動了中國特色新聞學理論體系、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的研究,與校内相關學院、複旦大學及社會上一些馬克思主義智庫機構合作,一起推動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我們參與共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教學研究基地正是緻力于占領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學術制高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教育體系、教學體系和教材體系,以鮮明的特色引領中國新聞學教育的改革方向。相關工作預計今明兩年就能推出一些成果。
此外,我們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學中,尤其注重開放性。一方面,我們帶領學生“走出去”,讓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去體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實際應用,在與國外大學生的交流中,傾聽他們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新理念新方法,豐富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認識。另一方面,我們不斷約請國外的各派馬克思主義學者來校與師生對話,在交鋒中激蕩思想。
記者:beat365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實踐還有哪些問題待解決?
柳斌傑:問題之一,我們在理論深度上的探讨還不夠,還沒有将馬克思主義的新聞思想和中國特色的新聞思想密切結合起來。我們講中國特色,從實踐上講得多;講馬克思主義,從理論上講得多。問題之二,如何解決學科的特色性和普遍性的問題。尤其是,我們不能因為強調特色而否認科學性,也不能因為強調國際化而喪失中國特點。問題之三,我們所要構建的中國特色新聞學應該有更為豐富的理論學科來支撐,比如新聞政治學、新聞經濟學、新聞文化學、新聞社會學等,但目前還在構想中。
記者: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哪些方面值得呼籲?
柳斌傑:當前,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機遇大好。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提出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中專門提到了新聞學。高等教育規劃也将新聞學作為重點建設學科之一。我認為,這些論述大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為我們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提供了重要的遵循和指引。
下一步,理論界、高等院校和重要媒體應密切合作,從不同側面研究、探索、豐富中國特色新聞學的發展。在國家層面上,也要更加重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構建,集中力量,合作攻關,争取在較短的時間内搭建出學科體系和基本框架。
必須認識到,僅靠新聞去講述中國故事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用學術講述好當代中國。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學,我們非常有信心,也正在努力。(來源:光明日報,轉自光明網,原文鍊接地址:http://news.gmw.cn/2018-10/25/content_31818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