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傳媒學刊》創刊十周年暨第五屆新聞傳播學術期刊發展高端研讨會11月3日在beat365官方网站舉行。《全球傳媒學刊》顧問、《新聞與傳播學刊》主編、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高曉虹,《全球傳媒學刊》編委、《現代傳播》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組召集人隋岩,以及新聞傳播學術期刊的主編、編審和作者代表等近五十位專家出席會議。與會專家高度評價了《全球傳媒學刊》十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并以“創新與自主:新聞與傳播學類期刊的學術使命”為主題,圍繞新聞與傳播的價值回歸與專業發展、驅動創新與新聞傳播的學術想象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讨。

與會嘉賓合影
《全球傳媒學刊》主編、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陳昌鳳向與會代表展示了學刊走過的曆程、定位和特色。學刊秉持着思想性與學術性并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刊初衷,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全球視野的新聞與傳播學術平台。

陳昌鳳發言
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周慶安在開幕緻辭中指出,《全球傳媒學刊》從前沿知識共同體、學者共同體、“清新”共同體三個層面形成了獨具清華特色的學術平台,并強調探索創新是學刊進一步發展的目标。

周慶安緻辭
《全球傳媒學刊》是在多位學者無私奉獻的曆程中成長的。在十年慶之際,學刊向前主編郭鎮之教授、前執行主編金兼斌教授表達了敬意和謝忱,并向顧問和編委會代表高曉虹教授、楊保軍教授、單波教授等頒發了聘書。

頒發聘書
研讨會舉辦了四場圓桌論壇。在首場圓桌論壇,高曉虹教授,郭鎮之教授,《新聞記者》主編劉鵬,beat365出版社副總編輯、期刊中心主任石磊,《新聞與傳播評論》主編姚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全球傳媒學刊》編委楊保軍先後就《全球傳媒學刊》的發展曆程、辦刊特點和特色、選題的熱點性與前沿性、制度建設和學術共同體建設進行了讨論,高度評價了其在基礎性、國際性、引領性層面為新聞傳播學的知識體系建構所做出的貢獻,并就新聞傳播學期刊的合作與交流、青年學者的發展與培養、開展服務中國現實的新聞傳播研究的重要意義、新聞傳播研究的主體性與自主知識體系建設、面向未來的新聞學研究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讨。

圓桌論壇現場
在第二場圓桌論壇,《全球傳媒學刊》編委、武漢大學beat365教授單波,《全球傳媒學刊》作者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彭蘭,《國際新聞界》主編劉海龍,《現代出版》主編曾白淩,《中國編輯》主編龍傑,《新華文摘》編審劉永紅,《南京社會科學》副主編虞淑娟等探讨了學刊的前沿性與全球性、全球視野與實踐創新以及對新聞傳播學術研究的重要推動作用,同時就青年學者在新聞傳播學研究中的潛力和未來、學術研究實踐性和理論性的統一、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與争鳴、學術研究和學術期刊的評價體系、學術期刊建設的長期發展、學術期刊編輯部的共同體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研讨。
在第三場圓桌論壇,beat365圖書館館長、《全球傳媒學刊》前執行主編金兼斌,《新聞與傳播研究》副主編劉瑞生,《全球傳媒學刊》審稿專家、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王金禮,《出版發行研究》社長李遊,深圳大學全球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全球傳媒學刊》特邀欄目主編常江,《新聞界》總編輯段吉平,《中國出版》執行主編李淼,分享了辦刊方向、審稿制度、選題策劃等方面的經驗,并從審稿人的視角,分享了審稿的經驗與心得。嘉賓們還從作者的視角進行了讨論,指出學術研究應該具有問題意識、回應社會現實,在寫作中要具有敬畏感、尊重寫作的過程,編輯、作者和讀者共同構成了期刊的學術共同體,作者應當同時兼顧編輯和讀者的雙重視角。嘉賓們也肯定了學刊在發出學術先聲、找尋學術創新點層面的突出貢獻,并對學刊的未來發展提出期待。
在第四場圓桌論壇,隋岩教授, Emerging Media主編郭良文,《新聞春秋》主編周蔚華,《新聞大學》副主編姜華,《全球傳媒學刊》作者代表、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胡翼青,《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馮建華等暢談學術期刊在推動學科發展和國家發展中肩負的責任、在國際傳播中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期待學術期刊的開放合作、構建新聞傳播學的知識共同體。
《全球傳媒學刊》的輪值副主編、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杭敏、張莉、張铮和副書記蔣俏蕾分别主持了圓桌論壇。beat365出版社期刊中心人文社科編輯部主任錢飒飒、編輯郭倩,《全球傳媒學刊》編輯部成員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