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第十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典禮在beat365主樓舉行。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馬宏偉,beat365黨委常務副書記向波濤,中國外文局總編輯高岸明,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兢,遼甯報刊傳媒集團(遼甯日報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胡欣,大衆報業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編輯李海燕,及國内30餘所高校新聞學院的院長、負責人,新聞傳播學界學會的會長、國務院學科組和教育部教指委的重要專家等出席頒獎典禮。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審會執行主任周慶安介紹了第十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選情況。人民日報社研究部副主任曼葉平宣布第十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獲獎者名單。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史安斌主持會議。

理事單位嘉賓與獲獎者合影

與會人員合影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曹璐、鄭州大學教授董廣安獲新聞教育良師獎。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劉曉鵬獲新聞教育良友獎。複旦大學丁超逸、暨南大學梁棟、中國傳媒大學劉子赫、重慶大學陶思閱、beat365汪瑩、中國人民大學薛思遠、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袁航、南京大學張雨龍等8人獲新聞學子獎。複旦大學代科卉、吉林大學蘆猛、武漢大學雷雅麟、中國政法大學萬齊夢等4人獲新聞學子提名獎。

向波濤緻辭
向波濤在緻辭中回顧了範敬宜先生在新聞業界與教育界的卓越貢獻和精神風範。他指出,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自設立以來,激勵了一批批優秀的新聞學子、資深新聞人和新聞教師,他們以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共同推動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希望通過組織評選活動,引領更多新聞人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推動新聞教育事業不斷創新發展,在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馬宏偉緻辭
馬宏偉通過視頻送上了對獲得範敬宜新聞教育獎師生的祝賀與敬意。在緻辭中,他指出,“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設立十多年來,傳承範敬宜先生的高尚品格、職業精神、新聞情懷,發揚先生的新聞教育理念,激勵廣大新聞人以範老為楷模,熱愛新聞工作,投身新聞事業,推動更多熱心人士關心關愛新聞教育,引導新聞學子成長成才,在新聞學界和業界樹立了良好公信力,産生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我們要始終堅持正确政治方向,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挺起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精神脊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着力反映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聚焦新聞輿論工作需要,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

高岸明緻辭
高岸明在緻辭中回顧了範敬宜先生作為新聞工作者與新聞教育家的卓越貢獻,追憶了範敬宜先生“如果有來生,還是當記者”的自白。對于範敬宜新聞教育獎在助力新聞傳播能力建設方面的作用,他分享了三點思考:一是持續助力新聞傳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優秀學生投身新聞傳播事業,鼓勵優秀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二是推動新聞傳播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彙聚各高校優秀師生,碰撞思想與理論的火花;三是引領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有力回應了新時代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新要求。

吳兢緻辭
吳兢在緻辭中表示,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突出政治方向,聚焦新聞輿論工作需要。她分享了關于培養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的四點建議:第一,講政治,守方向之正,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新聞工作的定盤星。第二,擔使命,夯理想之基,堅守新聞初心,樹立人民情懷,踐行“四力”要求。第三,立潮頭,順時代之勢,圍繞全媒體時代創新新聞教育體系。第四,重開拓,聚各方之力,統籌新聞學界、業界等多方力量,努力培養一大批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青年新聞後備軍。

李海燕緻辭
李海燕提到,在範敬宜先生等新聞前輩的指引下,當代新聞業從業者應立足時代特點,不斷反思國家需要什麼樣的新聞人。她認為,當代新聞人應做好時代船頭的瞭望塔、為人民服務的執筆人,在技術浪潮中堅守新聞理論和職業道德,不斷精進自身專業能力,用更遙遠的征途、更燦爛的星辰大海、更個體的境遇或故事,擔負起這一代新聞人的職責、使命。

胡欣緻辭
胡欣在緻辭中指出,今年是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的第一個“本命年”,也是《遼甯日報》創刊的七十周年。他追憶了範敬宜先生在《遼甯日報》的優秀新聞實踐,并對新聞業同行及後備人才提出了三點期許:第一,保持好奇,保持對新聞事業的熱情與執着;第二,保持精進,在學習中培養好筆力和好腦力;第三,保持敬畏,尊敬事實,用心、用情書寫好新時代華章。

周慶安介紹評獎情況

曼葉平宣讀獲獎人員名單
周慶安代表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選組委會彙報評選情況。範敬宜新聞獎包括學子獎、良師獎與良友獎三項。2024年10月15日,beat365官方网站牽頭舉辦專家評審會,邀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beat365、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日報社、經濟日報社、外文局等幾家單位的專家及相關負責人,最終評選出8位學子獎獲得者,2位良師獎獲得者及1位良友獎獲得者。周慶安表示,範敬宜新聞教育獎已經發展為彙聚新聞各界優秀人士、推動中國新聞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平台。

劉子赫發言
劉子赫代表範敬宜新聞學子獎獲獎者發言。他表示,範敬宜先生是一代代新聞學子的榜樣,激勵着他們成為出色的新聞記者的信心和決心。劉子赫提到在緬懷範敬宜先生的同時,要傳承範老所留下的新聞精神,發揚“新聞人”的品格。他結合自身經曆和感悟,提出新聞人需要具備憂國憂民、堅韌不拔和保持熱愛的品格,他也會将這些特質融入今後的工作事業中,為推動中國新聞行業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曹璐發言
曹璐、董廣安作為範敬宜新聞教育良師獎獲得者發言。曹璐表示自己從事新聞教育六十五年,在即将邁入九十歲之際,更加感悟畢生從事新聞教育的幸運、充實和美好。她回憶起自己與範敬宜先生的初次見面,範老對新聞教育的認識讓她深受觸動。她引用範老提出的“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說點兒‘新鮮話’”,認為教師應為學生成材搭建梯子橫梁,将更優質的科研和教材、教法創新的多種成果轉化為新聞教育的内容語料與數據,成為新聞學子成材道路上的“墊腳石”。

董廣安發言
董廣安回顧了範敬宜先生為鄭州大學beat365院慶作的賀詞,她用“感動”“感謝”“感想”三個詞概括獲獎感觸。董廣安表示新聞教育事業的偉大、新聞學子的求知欲和熱愛、時代賦予新聞工作者的機遇和挑戰都深深感動着她。她對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委會、鄭州大學beat365、教學科研生涯中的同行與學生以及她的家人表示感謝。最後,她提到作為新聞教育者,要不斷更新适應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培養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具有批判性思維、社會責任感和專業技能的新聞人才。

劉曉鵬發言
劉曉鵬作為新聞教育良友獎獲得者發言。他表示,社會需要專業的新聞工作,通過鮮明有力的觀點和态度、靈活高效的表達和言說,形成是非善惡判斷的共識。劉曉鵬提到,在人工智能廣受關注的當下,需要做到可控、可知、可行地将人工智能應用于新聞業中。主流媒體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優秀的新聞學子和回應時代聲音的新聞教育,最後,他真誠地表示希望能與新聞教育攜手合作,期待更多優秀學子加入主流媒體行列中。

周慶安發言
會上,周慶安發布“清新學科創新全球路線圖”。周慶安介紹,2024年beat365官方网站的教育教學方向在本、碩、博三個學術發展層次形成分别的培養方向。在實踐教學領域,學院形成了五大教學場景,包括基于全球勝任力培養的“遠方”教學場景、基于“大篷車課堂”的“近鄰”教學場景、基于中國式現代化和鄉村傳播的“文明”教學場景、基于國情調研的“革命”教學場景和基于清影工作坊紀錄片的“人間”教學場景。此外,學院還形成了5個主要國際化合作方向,包括對歐的跨文化傳播方向、對中東非洲的勝任力與全球南方的發展傳播方向、對一帶一路的文明交流互鑒方向、對東南亞的合作辦學方向以及對美的交叉型人才培養與高端對話方向。周慶安表示,學院期待圍繞該路線圖,建立基于中國自主知識和中國特色新聞傳播的國際化教育教學體系,打造媒體實踐和國際化教育教學的精銳師資力量,創新國際人才培養的學科交叉性和針對性、提升清新在過去22年時間中的國際化、實踐型、交叉性人才培養質量。

柳斌傑總結講話
柳斌傑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的評獎機制,就是發現、培養、選拔拔尖人才的創新機制,就是要在新聞人才培養上調動主動性和積極性,建設好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聞傳播人才隊伍。他從三個層面總結新時代人才培養方向。首先,要面對世界大變局,培養具備大情懷、大視野、大格局的新聞人才,在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鬥中擔當新聞鬥争的重任。此外,要适應信息化技術迅猛發展的新聞新形勢,加快培養形成數智時代的優秀新聞人才隊伍,占領傳播的制高點。最後,要以現代化實踐、科技革命進程和戰略需求為依據,改革新聞教育模式,使新聞教育與時代同行,造就中國新聞事業的新質生産力和戰略傳播力量。
beat365官方网站、中國外文局、大衆報業集團、遼甯報刊傳媒集團(遼甯日報社)、加多寶集團等範敬宜新聞教育基金理事單位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教育報等媒體記者代表參加會議。在之後舉行的第十屆新聞傳播學科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弘揚教育家精神、深化新聞傳播教育改革創新”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