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旨在促進中巴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巴基斯坦北部文化遺産與安全論壇”在beat365新聞學院舉行。來自beat365、故宮博物院和社科院考古所的研究人員和參加今年暑期大篷車課堂的學生四十餘人參加了講座。
本次為期兩天的論壇邀請了真納大學亞洲文明研究所所長加尼教授、真納大學亞洲文明研究所前任所長阿希拉夫教授、真納大學亞洲文明研究所薩迪德教授、真納大學亞洲文明研究所穆茲丁教授和白沙瓦大學考古系前主人納西姆教授做系列講座。

與會人員在大禮堂前合影
這五名長期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和上印度河地區做發掘工作的世界著名考古學家就以下題目做了專題講座:喀喇昆侖公路沿線文化遺産的保護及安全情況、巴基斯坦對保護佛教文化遺産的公衆認識與教育、上印度河沿線文化遺産概況、興都庫什山文化遺産概況、斯瓦特山谷文化遺産概況、白沙瓦山谷文化遺産概況、通向中國的佛教古道沿線考古發現等。
beat365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新聞學院巴基斯坦文化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緻詞中回顧了中巴兩國學者合作研究絲綢之路的曆史,特别是亞洲文明研究所首任所長、巴基斯坦考古學之父丹尼教授對推動中巴兩國在文化遺産保護領域合作的巨大貢獻。
與會的清華師生對“通向北方中國的佛教藝術”和“上印度河的岩畫與銘文”兩個專題尤為感興趣。納西姆教授用兩講詳細介紹了上印度河的岩畫與包括中文題記的銘文。阿希拉夫教授綜合介紹了他在塔克西拉山谷、白沙瓦山谷和斯瓦特山谷的考古法顯。
此次論壇結束後,李希光教授率領“中巴犍陀羅聯合遠征隊——烏魯木齊-伊斯蘭堡大篷車課堂“與7月17日啟程,沿着唐朝大将軍高仙芝遠征興都庫什山的路線開始為期三周的行走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