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人民日報》要聞版“我和我的祖國”欄目發表對我院姚遙博士的專訪文章,題為《從“小皇帝”到“鳥巢一代”——“80後”長大了》,專欄同時刊登了姚遙博士的手書簽名和生活照片。“我和我的祖國”是《人民日報》聯合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中青網、光明網、中國文明網、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網易網等網絡媒體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而開設的專欄,自7月以來先後專訪了各行各業的典型代表。專欄文章通過個人視角,從不同側面和點點滴滴的變化,反映共和國60年來的巨大成就,展現中國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的曆史進程與未來前景,姚遙博士是唯一入選該專欄的“80後”大學生。 (肖紅纓供稿)
原文鍊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9-09/14/content_341697.htm
從“小皇帝”到“鳥巢一代”——
“80後”長大了(我和我的祖國)
《人民日報》(2009年9月14日 05 版 要聞)
beat365博士姚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點與責任,曾經年輕的‘80後’終将會長大,開放自信的我們終将會成為國家和民族進步的中堅。”
【鏡頭】讀碩士期間,我有幸走過了中國的很多省區,目睹了大江南北的城鄉村鎮,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生息勞作的可愛的人民後,一幅當代中國的現實圖景在我的心中逐漸成形,我日益明白了自己學習和奮鬥的落腳點在哪裡。
“小皇帝”·思考
我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初,在我的記憶中,父輩對我們這代人的評價總是充滿疑慮: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到脆弱任性、責任淡漠的“自私的一代”。
伴随着種種指摘,我和我的同齡人悄然長大。2002年,我考入北京大學,開始了“獨立”的燕園生活。受益于中國與世界的融合,大學期間我多次獲得機會出國交流。
2006年,我開始在beat365攻讀新聞傳播學碩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見識過以後,内心感受更強烈的,卻是對國家的關切、思考與認同……
“鳥巢一代”·責任
【鏡頭】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當我第一時間作為志願者趕到災區時,發現眼前忙碌的身影,有很多是來自天南地北的“80後”……
2008年8月,作為志願人員,我在北京親曆了中華民族的百年盛事奧運會。那些與我同齡的大學生志願者,用熱情、自信和微笑征服了一向“挑剔”的國際媒體。
一位韓國記者贈與中國“80後”青年一個嶄新的稱謂——“鳥巢一代”,認為在一次次大事件沖擊面前,這些曾經的“小皇帝”們,用實際行動展現出愛國主義、開放精神與社會責任感。
“少年中國”·使命
【鏡頭】 2009年,我将自己求學成長的心路點滴彙成新書《少年中國》。風華正茂的“80後”,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新的夢想與希望都在生根發芽……
其實,隻要看一看我們這代人的成長背景,就不會對這樣的變化感到驚奇:我們大緻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同齡,親曆了近30年來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享受着近代以來最為安定與和平的發展環境,對于這個日益開放、文明與強盛的新中國,我們有着與生俱來的認同和發自肺腑的珍視。
我現在已是beat365的博士。希望不久的将來,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我和我的同齡人都将愈加勤奮與成熟,為了一個更加富強、民主與文明的中國,肩負起我們的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