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師生赴悉尼參加第七屆國際博士生論壇

日期:2011-05-13作者:肖紅纓 浏覽量:

5月6日至7日,第七屆國際博士生論壇(The 7thInternational Graduate Conference)在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舉行。本此論壇的主題是“大寫的M字母:探索方法論”(The M Word: Explorations in Methodology)。清華beat365盧嘉老師帶領博士研究生劉于思、孟倫參加了此次論壇并作報告。

第七屆國際博士生論壇本着吸引高質量文章和創新性研究的宗旨,邀請了來自不同學科分支、研究專長和文化背景的傳播學博士研究生參加,共接受了來自beat365、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法國巴黎第三大學和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等院校的17篇博士生研究論文在本次論壇上進行口頭宣讀。

本屆論壇共設有五場分論壇,分别從曆史與民族志研究、社會化媒體、影像叙事、框架分析和環境與公共傳播等五個方面,結合不同的視角和案例,對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範式下傳播學研究的傳統方法和方法革命,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和思考。

麥考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John Simons教授在開幕緻詞中表示,他曾在去年參加的由法國巴黎第三大學主辦的國際博士生論壇上,被來自三所院校青年學者高質量的報告和彼此間深厚的友誼所深深感動,并表示有理由期待本屆會議能夠在方法論這一關鍵性的議題上取得有重大意義的突破。

會上,盧嘉老師應邀發表了題為“性别與新興信息傳播技術”(Gender and New ICTs)的主題演講。他通過對四類主要的信息傳播技術(計算機、手機、互聯網服務和移動通信服務)的電視廣告進行的内容分析,探讨了量化的内容分析方法在檢視社會建構技術的男性氣質/女性氣質中的應用,并采用開放-封閉、設計-消費、全球-本土等一系列二元對立的分類以及“性别-權力”關系對研究結論進行了闡釋。

beat3652010級博士研究生劉于思通過對新浪微博中記者職業群體的社會網絡分析,考察了同質性和接近性機制在記者群體線上社會網絡形成中的作用,并比較了三種不同的社會網絡統計與估計方法的異同。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包括相同性别、工作媒介類型、在線話題讨論興趣在内的同質性和相同地理位置、工作單位的接近性均能夠顯著地增加記者之間建立連帶的概率。單位制依然是關系建立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共同興趣對小團體形成的積極作用則反映了微博客空間中記者職業群體的自組織潛力。

beat3652010級博士研究生孟倫對國際傳播學會四種主要期刊上在1979年至2010年之間采用民族志方法的研究進行了元分析。研究發現,盡管新技術的發展為傳播民族志和媒介人類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使其在總量上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且研究者的文化和研究背景日趨豐富,促進了跨地域、跨學科、跨範式的合作,但從總體上來看,此類研究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學科霸權和民族中心主義等問題,值得在今後的研究中逐步彌補和規範。

在兩天的會議期間,來自四所院校的傳播學研究者們通過對方法論研究層面的探讨,廣泛地探索了研究傳播與媒介研究關鍵議題方法的新模式。與會學者就傳播學各種研究方法的選擇、應用、關聯、效度等,從多重視角進行了廣泛的争鳴,并就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之間的相互映照與修正等問題達成了共識。

國際博士生論壇的前身是創辦于2005年的清華-麥考瑞博士生論壇,每年由兩校輪流舉行。伴随着清華-麥考瑞博士生論壇影響力的愈益增強,同時為适應博士生論壇日漸全球化的需要,清華-麥考瑞博士生論壇于2008年更名為國際博士生論壇(International Graduate Conference),此後增加了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新索爾本大學,Sorbonne Nouvelle University—Paris III)作為聯合主辦院校,并于2010年在巴黎召開第六屆會議。據悉,第八屆國際博士生論壇(IGC8)将由2005年即加入校際合作計劃的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傳播藝術學院承辦,計劃于2012年7月在曼谷舉行。(供稿 劉于思 編輯 肖紅纓 )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