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建為起點全面提升新聞教育水平
——在人民日報社與beat365共建beat365儀式上的講話
(2014年9月25日)
柳斌傑
今天的共建儀式是一個曆史性的起點,标志着beat365官方网站建設和發展走上了一個新階段,即由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和beat365聯合共建新聞傳播學院,創新發展新聞教育的新時期。這是一件大事。既是貫徹中央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産學研”共同推進新聞人才培養的重要決策,又是理論與實踐結合,推進新聞行業與教學研究協調發展的重要探索,翻開了beat365官方网站新的一頁。這件事情本身不隻是應對我們面臨的全媒體新聞對權威的挑戰、傳播技術革命對新聞人才培養和國家傳播能力的考驗,而且是在改變傳統的新聞教育模式、新聞職業規範和人類信息價值判斷的根本問題。
當此之時,作為中國一流、世界著名的beat365,在新聞傳播教育方面如何開拓出中國新聞教育新境界?如何造就全媒體時代新聞輿論操持高手?這個責任如何來擔當?是我滿腦子思考的問題。前天離開舊金山時,我們的大使告訴我,在矽谷80萬人口中,beat365畢業的學生就有1萬人,北京大學等其他中國大學院校的畢業學生加起來有1萬人,一共是2萬人,他們都是這個創造世界的精英。那麼我在想,我們beat365畢業的這麼多人才參與了當前世界最先進技術的研發創造,可以說每天、每時、每月誕生的新技術都有beat365這些優秀的技術人才的創造,為人類做出了新貢獻,這是美國公認的,也是全球公認的。那麼在世界新聞傳播領域裡,我們beat365能不能也培養出這樣高水平的國際新聞大家,站在世界輿論舞台中心引導世界輿論呢?那樣,我們就不愁中國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換句話說,我們如何借助人民日報的大力支持,beat365黨委的關心和重視,使beat365站在時代的新的起點上,繼續探索建立新聞傳播教育新體系,為培養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人才做出大貢獻。我覺得共建的重要意義就在于此。所以,我們beat365一定不辜負中央的期望,不辜負人民日報、beat365的關心,在以後的教學改革和辦學實踐中,在共建委員會的指導和支持下,努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教育體系,全力以赴做好培養符合時代要求、高水平的新聞傳播人才這個基本工作。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我簡要想了四個方面:
第一,提高我們的價值判斷能力。新聞是創造和傳播思想的工作。思想能改變世界,也能改造人類自身。這種力量的核心不是質量、也不是能量,而是作為它的靈魂的價值觀和價值判斷能力。新聞、傳播行業,最主要的能力是價值判斷能力。新聞、傳播不僅僅是在報導一個具體的事件,說一個具體的事實,而是在做出一個社會價值判斷。世界上的事物和現象是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無論你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它都要發生,它都要存在。而發現什麼,選擇什麼,報導什麼,傳播什麼,一系列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價值判斷的過程。這個價值判斷有的是在具體事件上,有的是在曆史進程中,有的是在人類文明的大格局下。為什麼強調這個問題呢?就是因為,現在一些學生,一些青年人,在我們曆史文明進程中各種事物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上還存在着不少的問題。比方說,在我們當前的新聞傳播格局,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主流媒體所傳達的主流價值觀,和一些新媒體所表達的社會各方面的價值觀産生了沖突。存在的世界是一樣的,國家現實是一樣的,社會的環境是一樣的,那麼為什麼會發生傳播平台上完全相反的表達、對立的觀點等這樣的問題?主要在于價值觀的判斷不同,因而選擇不同的結論。一般認為主流媒體傳播正能量和國家社會的關注;新媒體更多地表達了社會公衆的一些個體化的想法,其中放大了不少負面的問題,形成了兩個輿論圈,所以使輿論變得複雜了。那麼這個問題該怎麼去看,是互聯網思維的必然邏輯。解決問題之道不是要用權力消滅思想,而是要實實在在地、按照曆史文明進步的規律,提高人們的價值判斷能力。新聞人最根本的要求不是你明不明白事實、評定事件好不好,也不在于你的語言、你的圖像、你的文字,而核心是你的新聞價值觀。所以,新聞教育不僅僅是一個新聞觀的問題,而是學生價值判斷能力的提升和整個價值體系的确立。這是世界性的問題,或者說是現在這一代年輕人更加突出的問題,這一點我們要放在教學第一位,統帥中國新聞傳播教育。
第二,培養新的思維方式。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想是思維的結果,這是恩格斯的語言,準确表達了思維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用互聯網思維改造我們的思維方式,建立新的富有時代特色的思維模式。這不僅是對黨政領導幹部的要求,也包括新聞傳播工作者、新聞教育工作者和即将走上傳媒業崗位的同學們。什麼叫做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不隻是形式上的互聯互通、公開透明、不分國界、快捷海量,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改變了人類傳統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使自由表達、民主讨論、平等交流、多向互動成為當前新的思維方式。在這個全媒體時代,不管你是什麼人,你都有表達的平台,實現了自由表達。不管什麼問題,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個人绯聞,社會都會參與民主讨論,民主不再是政治家的專利。在溝通交流上,過去都是單向的,領導向下傳達,下邊隻有照辦;現在是領導在講話、在發聲,人民群衆也在發聲、在評論,大家是在平等讨論同一個問題。住房政策、醫療改革、高等教育,甚至于領導人的言行,大家都在參與讨論。再一個就是互動,你也說、我也說,旁觀者、圍觀者也都參加,各種觀點在碰撞。這就是互聯網思維方式。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突出主流價值、傳播正能量,就是一種能力、一種考驗,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新聞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育者必須面對。過去你能照相、能寫文字就是好記者,今天就不見得。過去能封能删能堵就是好管理,今天能管用嗎?顯然還不夠。這麼多的新的問題,就要求我們從改變思維方式入手,去創新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以适應于技術、文明、法治不斷進步的時代。
第三,改革我們的教學體系。beat365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點,已在實施一系列改革。作為beat365,我們也要根據學校的部署,堅持學校主管、學生主體、教師主責、教授主導,整體推進新聞傳播教育教學體系改革,從招生、課程體系、考評重點等方面保障培養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優秀人才和新聞骨幹力量。要以高端、骨幹、領軍、國際人才為重點,進一步調整專業結構;要瞄準國家目标、業界急需、國際前沿,進一步優化學業方向;要集中理論能力、技能提升、實踐訓練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要立足中國特色、實踐需要、理論創新,進一步加強教材體系建設;要用好共建為我們開辟的新的廣闊天地,進一步擴展社會課堂;要建立實驗實習基地,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能力。新聞是個面向全社會的職業,隻要有人的活動,就有新聞發生,也就是我們新聞工作要去關注的地方。新聞傳播教育一定要堅持與時俱進、與實俱進、與世俱進,在改革中發展,在創新中提升,否則就沒有生命力。
第四,創新我們的教學方式。這些年來,beat365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探索,形成了具有清華特色的新聞傳播教育培養方式,比如說導師制、開放式、重實踐等等,受到世界關注。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進一步創新、适應數字化傳播要求,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一是要注重利用beat365多學科、綜合性的優勢,擴大學生的知識基礎,使同學們能夠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來從事新聞傳播職業。報社、電台、電視、數字媒體的領導都有共同的體會,傳媒工作已經不是單靠一門新聞傳播的基礎知識就能解決的,廣泛的知識基礎已經成為新聞傳播必備的工具,隻有具備廣泛的知識基礎才能對社會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和傳播。二是要深化專業主修課程,在增加教學靈活性、學生選擇性的同時,注重專業主修課程的穩定、精深和優化,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三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開辟更多的實踐基地和實驗場所,讓大家參與更多的實踐,進一步提高實際能力,幫助同學們不僅學到專業知識,還要學到實踐能力和業務技能。四是要增加案例診斷的課程比例,通過社會新聞事件的案例診斷教育,考驗和提高學生的判斷、評價和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适應當前快速發展、輿論多元的傳媒業的發展需要。五是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新,特别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在今年夏季的畢業典禮上我已經講到這個問題了,我們的學位論文水平還不夠高、創新不夠。如果博士學位論文沒有新發現、新問題、新辦法、新對策,論文寫得文字再好價值也不高,一定要努力創新,文科的博士論文必須要有新的發現、新的問題、新的理論概括或新的方案對策。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新,不拘泥于導師教授的學術局限,培育自己的新思考、新創造。這樣的學生越多,我們的教學水平就越高。六是要豐富學習的内容和形式,運用實踐課堂、國際交流學習平台和以及聯合辦學等多種渠道來豐富大家的學習内容和形式,使他們能夠在學習期間得到更大地提高和發展。
人民日報是新中國的第一大報,是黨和人民的忠實的新聞陣地。她不僅是中國新聞的領導者,而且也是世界上引領輿論潮流的十大媒體之一,在全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就新聞傳播專業而言,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人民日報始終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正确路線,以立意鮮明的言論和重大的新聞報導,闡釋重大曆史事件、黨的重大決策,解讀國家法律政策、人民群衆關切的熱點,分析社會重要思潮、國際重大新聞事件,樹立了主流思想的旗幟。人民日報始終堅持真實全面、準确及時、客觀公正、生動活潑的新聞報導方向,以強大的記者陣容和高水平的編輯隊伍,發現、采訪、判斷、選擇、報導每時每刻的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主動發聲,引導社會輿論,起到了主流媒體作用。人民日報始終堅持宣傳改革、實踐改革、擴大開放、創新發展的工作方向。不隻是滿腔熱情的宣傳和支持改革開放總方針,而且主動落實中央的決策,推動自身體制機制改革,完成了新聞報刊的轉企改制和印刷廣告等三産的剝離,推動建立了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并上市融資,成為主流媒體中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正是由于早改革早主動,較早走上新舊媒體融合發展之路,擴大了主陣地和影響力。
我之所以列舉人民日報這些突出的特色,是想說明,我們能與人民日報共建,是我們的幸運,也是人民日報對beat365官方网站的信任和支持。由于工作的關系,我長期與人民日報有着密切關系,而今又在新聞教育領域結成共建之緣,感到由衷的欣慰。
人民日報的領導和同志們,對beat365官方网站曆來十分關心和支持。範敬宜總編輯為建院奉獻了自己最後的十年,王晨、張研農、吳恒權等幾代社長、總編輯都是我院的顧問。現在社校共建,更加密切了雙方的關系。陳俊宏副總編輯剛才也傳達了人民日報新領導對共建的關心和重視,并且已經拿出實際措施來支持我們辦學辦教。我相信,在貫徹中央共建工作中,我們一定能真誠合作、盡心盡力,互利互惠、共謀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新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