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我院新媒體方向教授、博士生導師沈陽赴浙江烏鎮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和當地官員接觸過程中,沈陽教授在朋友圈發出地方官員名片,很快就被新華社發布以通稿形式發出: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前花絮三則。11月19日晨,在人民日報副總編馬利、新華網總裁田舒斌等傳統媒體領軍人物與百度副總裁朱光、優酷土豆網CEO古永锵、今日頭條CEO張一鳴等重量級嘉賓之後,沈陽教授登台演講,題為:媒體重塑和百億節點。分論壇結束後,沈陽教授又參加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通過微博微信對大會盛況進行了直播。
沈陽教授發言全文如下:
大家好!
移動化、底線化和社交化帶來媒體巨變。
據國外研究者的發現,我們每天摸手機的次數在150次,手機距離我們的最大距離一般不超過1.5米,每天我們打開微信的次數38次,微博手機訪問者比例超過75%,基于手機的移動O2O越來越得到投資者的青睐,有橫跨200個高校的生活圈公号群,有數千個賬号形成的美食群媒體,移動化趨勢銳不可擋。
國内的管理者和弄潮兒敏銳把握住當下的發展态勢,提出了底線要求,推進着主流新型媒體的形成,把創業發展和社會有序進步結合起來。
從内容到連接廣泛出現,微信公号的大發展,垂直運用的大拓展,網絡管理的大提升,凸顯了社交化的互聯網思維的現實運用。
自媒體,群媒體,政務媒體,都在從社交入手,連接用戶,從内容發布到圈層運營,再到盈餘互換,網絡管理者頻繁與網絡從業者接觸,大V大号大咖正在更加積極的進入建設性狀态。而數以百萬計的草根創業者正在移動平台中野蠻而快速成長,基于底線的移動社交化正在成為新時代的風景線。
社交化閱讀主導了我們的屏幕和注意力,每天我們除了睡覺之外,其餘都在手機的掌控之下。基于衆包衆籌的時空服務已成為公衆的疼點需求。有提供廚師的訂制需求,有提供美甲的垂直運用,千百個行業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正在從底層變革中國社會和文化的面貌。
未來智能設備将爆炸性增長,智能手表、電視、手環都将成為新的流量入口,從流量到變現的模式将徹底颠覆,在适度失控的邊緣,快速演化将不可避免。百億級别的傳感器和智能設備将成為像空氣和水一樣的社會必需品。
哪裡有用戶,哪裡有流量,哪裡有互動,哪裡就是我們新媒體的家園。
媒體生态整體格局也在發生着巨變,移動媒體火山噴發式的量增,使得傳統媒體、網絡媒體、自媒體正在三分天下。基于抄襲拷貝的掠奪式增長的灰色力量在輿論場中,攫取了一部分話語權,但越來越多的原創性格自媒體和新型主流媒體也赢取了更多關注。
人民日報的網絡問政模式,新華社發布的黨政整合模式,微信的互動服務模式,支付寶的信用評價模式,百度的大數據挖掘和預測模式,今日頭條的推薦模式,微博的情感快媒體模式,獵豹的單點極緻海外化模式,新媒體的面貌正越來越有中國特色與國際範。
媒體的宏觀格局中,政府的輿論調控,媒體的自律演化,草根的随手拍攝和言論正在構成輿論場的三大變因,新媒體既要改變社會,又要适應社會。
從中觀的機制融合看,一次生産,多次分發,移動優先正在成為一種常識。混合所有權也成為媒體發展的新亮點。美圖和快讀的時代正在來臨,基于風險投資的媒體發展模式正在蓬勃發展。
微觀的社交江湖也變得越來豐富。有成立聯盟的各類自媒體人,有積極變革的傳統媒體轉型聯動,有網民和媒體互動下的責任和權利的重構。
從内容到連接,内容工具化、服務平台化、流量連接化。新媒體在生态中的自适應進化關鍵是把握用戶痛點。
媒體的重塑不可避免需要各種要素的均衡,我們要努力實現:
底線思維和互聯網思維的結合,技術創新和内容靈化的結合,未來和傳統的結合,大數據和微連接的結合,線上和線上的持續運營結合,國際格局、國家發展和個體振奮的結合。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