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惠生在第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典禮上的緻辭

日期:2014-12-19作者:周曉宇 浏覽量:

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

在第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儀式上的緻辭

2014年12月14日

剛才史書記給大家講了一個很好的故事,他講的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是什麼呢?本來講故事說道理這是小學生的問題,但我認為這就是我們今天頒這個獎的實質。獲獎不是目的,關鍵是獲了這個獎,是得到一種鞭策,要領悟一種精神。史書記講的故事的精神,我認為就是範敬宜說的一句名言,永遠記在我腦子裡,範敬宜同志也許說了一千句話,一萬句話,但是這一句,我認為對于搞新聞傳播的人來說是訣竅,因為做什麼事都要有訣竅,這句話就是政治家的頭腦,藝術家的手法。政治家的頭腦究竟是什麼,我個人的理解,就是總書記提出來的一個好幹部的兩個标準。

一是理想信念,二是要勇于擔當。理想信念支撐我們的,支撐新聞傳播人的,就應該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勇于擔當,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這份社會責任。擔這個社會責任,應該是在頭腦的支配下去擔當,這是我們新聞的本質所在。藝術家的手法,因為我們是幹傳播,而不是幹傳達,傳達是秘書的事,他一字一句一個标點不能錯,而傳播就要轉化成受衆所能接受的方式,它是在政治頭腦支配下的一種傳播的思維,應該說是一種方法,這個方法很重要。怎麼掌握藝術家的手法,我認為就是習近平同志給我們提出來的要求,講好故事,娓娓道來。講故事它有标準,什麼叫好故事,習近平同志講四個字:激蕩人心。什麼叫經典故事,或者精品故事,六個字:傳得開、留得下。我想我們聽一遍就能記住這個标準,不用那麼複雜,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那至于我們怎麼能講好這個故事,怎麼能達到激蕩人心和留得住、傳得開,這是我們需要破解的一個課題,所以我們剛才史書記上來一講話,他就是講故事的手法,大家應該學習。

我個人也總結了三句話,就是上次在山東開會,斌傑署長我跟他報告過,我講過,第一句就是我們絕對不能做“歌德派”,但必須講德,這個歌是歌頌的歌,德是道德的德,不是讓你在那兒說概念,捧臭腳,誰聽?誰信?但是我們必須講德,這個“講”和“歌”是兩個意思,你要娓娓道來的把我們的德性給講出來。在這個方面,我個人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曆次講話是我們的典範,怎麼講德,無論是講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還是民生問題,還是軍事問題,還是國際問題,都在講德,傳德。

我說第二句話是什麼呢,我們不能追俗,但是必須通俗。追俗是迎合,而通俗是一種最高的境界。現在社會上說有三種話語體系,領導話語體系,學者話語體系和群衆話語體系。我認為通俗,就是要把這三種話語體系完全融合,不是說領導就得說領導的話,學者就說學者的話,百姓就說百姓的話。我覺得學者也好,領導也罷,他的思維的基礎,他的源泉在于百姓,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我們的思考再回歸呢。

第三個就是說我們不能做包裝派,但必須化妝。包裝是形式大于内容,是在那兒喧嚣,或者是惑衆,或者是忽悠;而化妝是把我們的一個本來很好的東西,以更美的形态展示給受衆。任何演員上台都要化妝,就是為了展示美,我們的新聞作品應該讓它更美。如果說我們能夠做到這三條,可能我們的故事就能夠激蕩人心,就能夠留得住、傳得開,那不就是達到了藝術家在政治家頭腦的支配下,我們這種藝術的傳播嗎?所以我覺得我們未來的新聞人,應該朝這個方向去努力,我相信在範敬宜先生的這種精神的指引下,無論是清華的學子還是其他高校的學子,肯定會比我們這一代新聞人幹的更好。

謝謝大家!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