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光晉:第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獲獎感言

日期:2014-12-19作者:周曉宇 浏覽量:

在第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儀式上的獲獎感言

新聞教育良師獎獲得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塗光晉

各位領導和同仁、各位老師和同學們:

今天,作為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萬餘名教師中的一員,我有幸成為第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新聞良師獎的獲得者。首先,要感謝“範敬宜新聞教育基金”和本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審委員會給予我的這一殊榮。

30年前,我第一次在人大新聞學院見到範敬宜先生,他應邀來胡文龍老師和我共同講授的《新聞評論》課堂做講座,向學生們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新聞評論最新的發展與變化。而他在《遼甯日報》上發表的《分清主流與支流,莫把開頭當過頭》、《“回頭路”辨》,在《經濟日報》上發表的《“刹車”辨》、開設的個人評論專欄“物藝相通”,以及後來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諸多評論和文章,不僅成為反映時代變遷的代表性作品,也反映出一位職業新聞人深刻的社會洞察力和一位文化大家深厚的文化造詣。

20年前,他受聘為人大新聞學院兼職教授,多次來我院給學生們授課;作為兼職教授代表,先後在聘任儀式和人大新聞學院成立40周年及50周年大會上講話。每次講話中,他都會謙遜地稱自己是方漢奇等老教授們的學生。

12年前,在他擔任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後不久,專門請我到他的本科生評論課堂,為學生們上一次廣播電視評論課,謙虛地說自己對廣播電視評論是外行。他像學生們一樣專注聽講,認真做筆記,當時的情景至今仍曆曆在目。

9年前,他作為我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給予我的博士論文以諸多提點和指導。

4年前,在他去世後,我受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會長高鋼教授之托,以學會秘書長的身份。分别去他家和beat365官方网站吊唁,代表全國新聞院系的教師,向他做最後的告别……

範敬宜先生既是新聞實踐界的大家,又是新聞教育界的良師和新聞學子的益友,是我們這些新聞傳播學科教師們學習的楷模。

再過一個月,我從事新聞教育的時間将滿33年,而去年的良師獎得主、我和李斌教授的博士生導師——人大新聞學院的方漢奇教授,今年的良師獎得主、複旦大學新聞學院的甯樹藩教授從事新聞教育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兩倍。中國新聞教育的薪火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并不斷傳承下去的。

韓愈在《師說》中的名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既指出了師者的責任,也提出了師者的标準。教師,既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又是一個良心職業;新聞傳播學科的高校教師,更是一個注重責任和良知的職業——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周而複始課程,而是一個個年輕鮮活的生命,是永遠有着極強求知欲和可塑性的中國新聞傳播界的後備軍,是國家、民族和世界的未來。唯有秉持一份敬畏之心,跟上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實踐的發展變化,關注國内外新聞學與傳播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不為功利之心所驅,不為浮躁之風所動,認真教學,潛心研究,與時俱進,不懈耕耘,以無愧于這個職業和這些學生。

今天在座的不少新聞傳播學院的院長和教師要比我年輕10歲、20歲,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的設立,就是将這份對于新聞學子、新聞教師和新聞同仁的期望和鼓勵,一屆一屆傳承下去,這也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作為一名新聞傳播學科的教師應肩負的責任。

謝謝大家!

2014年12月14日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