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我院副院長、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史安斌做客人民網傳媒頻道傳媒沙龍欄目,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
圖為史安斌教授做客傳媒沙龍欄目現場
總書記提出新理念為中國互聯網發展正本清源
史安斌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很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從“8·19”到“2·19”、“4·19”,“19日”系列講話每次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這次“4·19”講話的新觀念:一是互聯網民意,以前領導幹部認為互聯網的民意是一群人唧唧喳喳,代表少數人的不同看法,但習總書記的講話充分肯定了互聯網民意的重要作用。二是互聯網監督,習總書記這次很給網民“提氣”,提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包容善意的批評,以及具有建設性的一些不同的看法,這也是對互聯網監督的肯定。三是互聯網執政,領導幹部經常上網,這是習總書記第一次明确提出這樣的要求,實際上把互聯網執政作為領導幹部所具備的一個主要能力提出來。最後是互聯網開放,這主要是指對國外的互聯網企業,對廣大的國外網民發出了重要的信号,習總書記在去年的烏鎮峰會上講到構建網絡空間的命運共同體,這個主張如果和“4·19”講話做一個對接,可以體現習總書記對互聯網開放的重視。
習總書記"4.19"講話有力回擊了外媒偏見
史安斌指出,國際媒體對中國互聯網管理的政策報道存在偏見,是對中國互聯網管理政策的曲解。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對國外一些人的偏見做出了非常有力的回擊。中國的互聯網大門對國際互聯網企業是敞開的,但是有個前提,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它是以一個法律框架之下的開放,這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
互聯網群衆路線是對中國共産黨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史安斌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互聯網和人民群衆聯系在一起”,是對中國共産黨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他說:“我們近年來開展群衆路線的教育活動,基本上還是在線下,在實體空間進行,對互聯網群衆路線這個說法,還是第一次聽到總書記這樣講,這是把中國共産黨的優良傳統和全球傳播的新變局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合。”
互聯網衆聲喧嘩"網紅"也要承擔社會責任
史安斌認為,當代大學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處在“三觀”形成的時期,需要給予引導。他舉例稱,最近非常火爆的“Papi醬”代表了青年文化,顯示了他們自我表達的欲望,但也引發了一些社會輿論的批評。“Papi醬”現在的影響力很大,所以她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史安斌表示,互聯網空間既是開放的空間,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習近平總書記的“4·19”講話給互聯網強化社會責任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
新型媒體人應是"文人""極客""創客"的綜合體
史安斌認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對立沖突其實沒有那麼嚴重。傳統媒體隻要調整思維和理念,重新按照媒體融合的規律進行整合,發揮其巨大的内容生産潛力,在新媒體時代還是具有非常強大的競争力。史安斌提出,傳統媒體人應該主動引入互聯網思維,過去更重視内容的生産,現在應該更注重和受衆的互動。他說:“過去傳統媒體是用‘付費牆’的概念來實現盈利,現在則要轉變為‘付費橋’,在付費過程當中深度了解用戶的行為。傳統媒體人不光是‘文人’,會寫、會畫、會生産内容,同時還要是一個‘極客’,同時還得是‘創客’,具備一定技術和營銷領域的技能。所以新型媒體人應當是‘文人’、‘極客’和‘創客’的綜合體。”
圖為史安斌教授在人民網歡迎屏前留影
中國媒體"走出去"需提升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
史安斌表示,自2009年國家實施媒體走出去的戰略以來,包括人民日報在内的國家重點支持的外宣媒體,基本完成了全球的布點和平台建設。人民日報在Facebook的粉絲數超過千萬,在全球所有紙媒中屬于粉絲最活躍的賬戶之一。所以從數量上來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媒體都具備了成為真正意義上全球媒體的基礎。史安斌指出,國内媒體目前缺乏的是影響力,和國際輿論引導的能力,怎麼用國際受衆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傳遞中國主流的聲音,還需要做出進一步的努力。(來源:人民網,鍊接地址: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426/c120837-2830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