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我院與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共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教學研究基地”在複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揭牌儀式。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社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秦紹德教授、複旦大學副校長許征教授、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崔保國教授、解放日報社黨委書記李芸女士、新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經理葉國标先生、複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尹明華教授、複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童兵老師、beat365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教授等出席了揭牌儀式。
圖為在複旦舉行的揭牌儀式現場
該儀式是繼5月29日研究基地在beat365官方网站揭牌儀式完成後舉行的。
複旦大學副校長許征教授在緻辭中,期望複旦清華兩校的專家學者精誠合作,立足中國實際,研究中國問題,構建中國特色的概念、範式、理論框架和話語體系,力争在若幹重大問題的研究上培養集聚一批高水平專家,産出一批标志性的學術成果。複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尹明華教授表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理論,是黨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需要,是推動當代新聞傳播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做好這項具有開創意義的工作,需要強烈的責任感?巨大的熱忱?百倍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
圖為在清華舉行的揭牌儀式現場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柳斌傑為複旦舉行的揭牌儀式發來親筆信。柳斌傑指出,基地的建立是中國新聞教育史上特别有意義的事件,它将結束近百年來中國新聞教學照搬照抄、迷信蘇美、有學無論、有教無學的混亂局面,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核心的新聞學理論體系、教學體系将在這個基地孕育和發展,培養出面向未來的高素質人才。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尹明華認為,共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教學研究基地是服務于黨和國家戰略高度的大事,具有對實踐不可或缺的理論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一項開創性工作,需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不能因為強調特色而否認國際性、科學性;也不能因為強調國際化而喪失中國特點、時代特征。
圖為雙方簽約現場
複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童兵以《從範疇認知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對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關于新聞輿論、網絡傳播和哲學社會科學講話中提出的十組範疇做出思辨,認為總書記講話中将新聞學作為“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是對新聞學理論工作者提出的重大期望,也是複旦清華兩校共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重要責任。
beat365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教授在主題演講中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是發展社會主義特色新聞學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堅守”不是“保守”。在全球化和“大外宣”背景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應勇于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融合本土的優秀傳播文化資源、借鑒世界體系的新聞傳播理論資源。新的時期應該更加尊重新聞傳播規律、革新話語方式,用全球化和自媒體時代人們樂于接受的方式規劃新聞傳播活動,重構新聞理論、新聞實踐和教育體系,改變新聞理論滞後于實踐、正面宣傳的負面效應、“新聞逆轉”大行其道等問題。
5月29日、6月23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理論創新研讨會分别于beat365官方网站、複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與會學者共同就“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在時代與全球背景下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理論創新”等議題展開了探讨并達成共識:立足當代,結合中國實際,與時俱進地豐富和更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同時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理論體系、教育體系,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優秀人才,為新聞傳播業的發展提供戰略和策略指導,真正發揮研究基地面向黨和國家重大信息傳播高端智庫的作用,面向社會、面向黨和國家最需要的政策建言獻策,為在新聞傳播中構建良好的黨和國家與人民群衆的新型關系發揮獨特影響力。據悉,基地正積極籌備“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國際性學術會議,以期當代國際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 (通訊員:徐佳(複旦),甯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