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新聞學院2016級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在人文社科圖書館未央廳舉行。今年的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涵蓋了對學院曆史沿革簡介、教師學術研究介紹、研究生生活指導、安全培訓等内容,都将在随後的兩周内逐一展開.
入學教育由學院黨委書記胡钰教授做第一講。胡钰教授以在清華求學特别是讀研究生和博士生期間的親身經曆向同學們強調了“勤奮”的重要性。20年前,胡钰教授成為清華第一批新聞學方向研究生時,導師劉建明教授就告誡要“多看多寫——多看書,多寫文章”。如今,胡钰教授把同樣的要求傳遞給新入學研究生,希望同學們在求學過程中要勤于讀書、勤于思考、勤于寫作。
胡钰教授将在研究生期間的讀書學習的要求概括為“勤奮”二字,并做了詳細解讀。勤奮是一種習慣,核心是學習的習慣。起初會很難,一旦養成,終身受益。最好的養成階段,就是在研究生期間。勤奮是一種能力,核心是思考的能力。在學術研究中要堅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别人思想的跑馬場。勤奮是一種精神,核心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清華人都有奮鬥的精神,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在報告的最後,胡钰教授引用楊绛先生對清華校訓的解讀“起于自強不息,止于厚德載物”,來鼓勵新生們努力踐行之。
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教授對學院的曆史沿革與發展動态做了詳細介紹。陳昌鳳教授指出,全國的新聞傳播學的教育發展至今,曆經解放前密蘇裡、哥倫比亞學派的學術傳統傳承、解放後蘇聯模式的應用、上世紀80年代施拉姆訪華帶來傳播學後,新聞傳播學教育才重新振奮。清華新聞學院在衆多院校的新聞教育方面獨樹一幟,不僅在國内評估中名列前茅,而且還是國内首個參與國際評估的beat365,并且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學院在學生培養方面,學院一貫秉持“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指導思想,充分發展學院國際化、跨學科和重實踐的特色,為社會培養一流精英人才。此外,伴随着時代的發展,陳昌鳳教授以凱文·凱利為例,認為新聞學院的學生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和創造能力,把握時代的脈搏,成為“傳播信息的人、掌握話語權的人、有責任和擔當的人、有智識和能力的人”。傳播新技術時代,權力正在重新分配,掌握信息就是掌握權力。
此外,陳昌鳳教授告誡每一位同學,在求學過程中應開闊視野,不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應胸懷人類家國天下,有了這份理想信念,才會無往而不勝。
随後,學院黨委研究生工作組組長呂宇翔老師帶領研團和研究生會的核心骨幹成員與新生見面。工作組通過舉辦學術午餐會、業界沙龍、貓頭鷹讀書會等活動豐富了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凝結了團隊感情,是學院服務大家的一個重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