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多位教師出席世界遺産的大衆傳播專項研讨會

日期:2021-10-13作者: 浏覽量:

2021年10月10日,中國文物學會、beat365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浙江廣電集團、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在京聯合主辦“世界遺産的大衆傳播專項研讨會”。來自主管主辦單位的有關領導,文博與新聞傳播領域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社會團體的專家學者,世界遺産地代表,部分媒體代表,以及《萬裡走單騎-遺産裡的中國》節目主創團隊等80餘人參加了會議。


圖為會議現場

此次研讨會主題為“遺産走進生活 遺産傳承文明”。會上,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廣泛熱烈的讨論,複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高蒙河介紹了世界遺産的傳播價值,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柳斌傑,原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霁翔,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馬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陸瓊,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副司長吳科鋒,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共青團中央國際部副處長徐興邦等領導出席研讨會并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常委、副院長段鵬,beat365國家遺産中心主任呂舟,beat365官方网站常務副院長陳昌鳳,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胡钰,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學者出席研讨會,暢談世界遺産大衆傳播的思考和建議。


遺産走進生活——“文化+綜藝”的創新傳播


世界遺産并非遙不可及,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正在以潛移默化的力量,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中國目前擁有56項世界遺産,是擁有世界遺産類别最齊全的國家之一。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點狀分布的文化遺産、文化景觀遺産、自然遺産、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共同織就了一張熠熠生輝的世界遺産網絡。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緻力于保護文化遺産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支持文化遺産的闡釋與傳播。
近年來,廣播電視行業一系列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文化節目,綻放出絢麗多彩的文化魅力,為觀衆帶來了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的同時,也提升了觀衆的文化素養,提升了文化自信。


圖為柳斌傑講話

柳斌傑指出,世界遺産是人類共同的财富,要共同擔當保護、傳承、利用的責任,共創人類文化遺産未來的價值。在世界遺産走進生活,服務當代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有引領性的态度和做法來進行世界遺産的大衆文化傳播。如果真正能用世界遺産來傳播當代中國的新形象,傳播中國當代的生态文明和文化價值觀,我們将能站在世界遺産文化傳播的制高點上。


圖為陳昌鳳發言

陳昌鳳圍繞“融合态的傳播”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希望把融合延伸到生産制作端,而不隻是傳播的矩陣化;二是希望電視态真正轉向融合态,真正做到網絡化;三是希望充分運用現在的算法技術以實現更精确地傳播。


圖為胡钰發言

在胡钰看來,世界遺産的價值需要通過傳播來激活,最核心的就是要創意傳播。他建議提升整個節目的青春度,在明星為主參與的同時增加更多普通青年人的參與、增強青年人的個體化傳播力度,并提前在青年文旅開發方面布局,以此為抓手提升節目的青春度,擴大節目的影響力。
如今,人們通過各種傳播手段,開始了解和探究遺産的價值和文化内涵,并紛紛來到遺産地遊覽觀光,感受世界遺産與美好生活之間愈來愈緊密的聯系,并參與到文化遺産保護的事業中。但是,與大多數仍然“藏在深閨人未識”的世界遺産及其尚待挖掘的文化寶藏相比,這還遠遠不夠。因此,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弘揚與發展,需要越來越深入廣泛地傳播,需要充分借助現代科技和媒體融合的鮮活力量,讓文化遺産真正“走出去”“活起來”,走進千家萬戶,感染更多公衆的心靈。


遺産傳承文明——探索中華文明傳播的更多可能


文明需要不斷地被發現被傳播,才能獲得新時代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流傳百世。此次研讨會的核心話題,就是探索中華文明傳播内容與方式的更多可能。
《萬裡走單騎》的“布鞋男團”成員單霁翔院長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世界遺産的保護和利用離不開人民,更需要不斷創新的傳播方式,讓文化自信深入每一位同胞的心靈。他認為,文化遺産的大衆化傳播應當以自信為根本,愛國為靈魂,國風為底色,時尚為韻味,不斷推出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文化創意産品和全新傳播方式。他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離不開黨和政府主管部門的引導和扶持。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作為主管部門,在倡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方向明确、積極作為,使廣播電視宣傳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優秀文化類節目不斷湧現。
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的指示,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萬裡走單騎-遺産裡的中國》第二季将再次集結世遺守護者聯盟,組成“萬裡少年團”,開啟全新的12處遺産地旅程。這一次,節目組将用“50後”與“90後”的“碰撞視角”關照當下;用“藝術事件”升級守望行動;用“行、讀、創、辯”深入理解世遺;用新一季年輕之力助世遺破壁出圈。第二季将聚焦當下年輕人,用田野調查和大數據丈量世遺,用閱讀、旅行和藝術創作感受世遺,以“知識之聲”傳遞新銳視角看世遺,以“審美之眼”用中國風審美品世遺,以“青年之力”傳遞新銳觀察态度,從年輕态、中國故事、煙火氣三個維度塑造可感知的世遺行走之旅。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