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儀式暨第七屆新聞傳播學科高峰論壇在beat365舉辦

日期:2021-12-06作者: 浏覽量:

12月4日上午,第九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儀式在beat365舉行。本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良師獎授予南京大學丁柏铨教授;良友獎授予人民日報社費偉偉和上海日報社王勇;學子獎授予南京大學陳麗敏、中國人民大學劉澤溪、複旦大學呂京笏、beat365王子凱、蘭州大學武瑩景、華中科技大學嚴勝男、武漢大學湛超越、中國傳媒大學張嘉琪、中山大學朱昊宇等9位在校學子。


圖為儀式現場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崔士鑫,beat365副校長彭剛,範敬宜新聞教育基金理事會理事長、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柳斌傑,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劉正榮,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唐緒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周勇,人民日報社研究部部務委員、綜合室主任、高級編輯曼葉平,beat365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新聞中心主任覃川,beat365文科建設處副處長段江飛等嘉賓參會。beat365官方网站常務副院長陳昌鳳主持頒獎儀式。


圖為彭剛緻辭

彭剛在緻辭中指出,每一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的獲獎者,都在用自己的作品或實踐,向學界、業界展現正能量。媒介變革與社會發展進程的聯系緊密而複雜,新的時代也需要更加優秀的新聞人才,他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學子、教師和業界人士加入新聞事業,為學科的發展、行業的繁榮、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他表示,範敬宜先生“做腳下沾滿泥土的新聞人”、“要力戒浮躁,新聞要有文化”等諄諄教誨,于今仍有引領作用。他希望,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能繼續傳遞範敬宜先生的精神火炬,為支持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講好中國故事貢獻清華智慧與清華力量。


圖為崔士鑫視頻緻辭

崔士鑫通過視頻緻辭,代表人民日報社向全體獲獎者表示祝賀。正值建黨百年之時,國家開啟新征程、站在新起點,新聞教育也面臨着新的要求。針對新時代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工作,他提出四點建議:立大志,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增強“石不可奪堅”的志氣;明大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鐵肩擔道義的骨氣;成大才,融會貫通全媒體傳播,增強妙手著文章的底氣;擔大任,投身中華民族複興大業,增強知信行統一的銳氣。


圖為劉正榮緻辭

劉正榮在緻辭中回憶了自己在beat365官方网站的校園生活,并點明良師、專業知識、新聞理論的重要性。他指出,範敬宜新聞教育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是能夠指引從業者的良好導向。他表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的基本職責是為新聞教育服務,記協願意加強與高校新聞學院的協作,将協會的工作成果與高校的新聞教學更好地結合,共同推動國家新聞事業的發展。


圖為唐緒軍緻辭

唐緒軍在緻辭中肯定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樹立模範和榜樣的意義。他指出,于學子而言,該獎項是對他們求學路上艱苦努力的肯定,也是他們在新聞路上啟航的風帆;于教師而言,該獎項是對他們傳道、授業、解惑辛勞的表彰,也是對他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言行的獎勵;于業界人士而言,該獎項是對他們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的肯定,也是對他們熱心教育善舉的獎勵。他希望,新聞從業者們能牢記範敬宜先生的名言“離基層越近,離真理越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出貢獻。


圖為周勇緻辭


圖為陳昌鳳主持論壇

周勇在緻辭中表示,範敬宜新聞教育獎在新聞教育界和業界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具有三個方面的意義:第一,通過評選良師、良友與優秀學子,解答“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構建起價值标準;第二,孕育努力前行、尊重行業價值的行業氛圍,給予從業者信心;第三,宣揚範敬宜先生對新聞教育、新聞學子的深厚感情,激勵更多人才投身新聞教育、關心新聞學子。


圖為胡钰介紹本屆獎項評選情況


圖為陸先高宣讀本屆獲獎者名單

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審委員會執行主任、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胡钰介紹了本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的評選情況。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宣讀本屆獲獎者名單。


圖為新聞學子獎頒獎


圖為柳斌傑向丁柏铨頒發新聞良師獎


圖為劉正榮、覃川向費偉偉頒發新聞良友獎

自2013年首次評選以來,一年一度的範敬宜新聞教育獎已經走過九年。九年間,獎項始終堅持繼承和發揚範敬宜新聞教育思想,以培養優秀新聞人才為宗旨,逐漸成為當代中國新聞教育界公認的具有權威度、共識度的獎項。今年,獲獎者的新聞作品呈現出三個特點:建黨百年主題下的紅色報道彰顯時代價值;國際新聞傳播作品數量大幅增加;媒體融合趨勢愈發明顯。


圖為陳麗敏發言

陳麗敏代表範敬宜新聞教育學子獎獲得者發言,她曾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與團隊走遍大半個中國,收集百年黨史上的1500餘封紅色家書,形成報道、視頻、音頻、文創等多種形式的作品。頒獎儀式上,作為獲獎學子代表發言時,她表示,這些經曆讓她看到了更廣闊的人生,從而克服了過去因狹隘而生的焦慮與自我。她希望,自己也能投身于傳遞主流思想的接力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圖為丁柏铨發言

丁柏铨作為獲獎良師代表發言時表示,範敬宜先生的新聞作品以及為人處世之風給他帶來豐富的思想養料。從範敬宜先生身上,他獲得了諸多啟示,并将其付諸新聞教學實踐:在課程思政方面多動腦筋,引導學生深入基層、了解國情;在提升學生核心競争力方面多下功夫,親自、逐字批改學生的每一篇寫作;引導學生注重人文,體現人文關懷,堅持人文理想,推崇人文境界。他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社會面臨諸多新問題,新聞教育也面臨諸多新挑戰,但範敬宜先生留下的精神遺産有着永恒的意義。


圖為王勇視頻發言

王勇作為獲獎良友代表發言。他表示,範敬宜先生的新聞思想,每每給他帶來啟發和力量。在複旦大學新聞學院講授英語新聞評論寫作課程時,他除了傳授經驗和知識,還會關注同學們的興趣點,從中發現有意義的話題,并組織課堂讨論。他指出,在英文報道這一外宣領域,中國需要培養更多優秀的國際傳播人才。他将對照範敬宜先生的新聞理念和教育理念,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新聞素養和教學能力,和同學們共同成長,為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文明對話作出貢獻。


柳斌傑總結講話

柳斌傑在頒獎儀式總結發言中表示,中國正走向第二個百年複興的新征程,新聞界也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第一,要深入學習黨的百年新聞工作曆史經驗,通過學習黨的優秀新聞記者的責任和擔當,深化對黨的新聞實踐經驗和價值的理解。第二,要紮根黨的新聞工作實踐,立足中國的土地,建設中國特色的新聞理論、新聞實踐、新聞制度和黨領導下的新聞工作體系。第三,要聚焦中國的新聞創造,以新聞為武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他指出,近年來,beat365官方网站已有師生開始研究中國共産黨創造的新聞經驗和新聞實踐,建立使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保持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聯系、注重研究我黨百年新聞活動的曆史重要文獻及人物的中國特色新聞學,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