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院舉辦“媒介研究:中國與世界”研讨會

日期:2023-08-30作者: 浏覽量:

8月25日上午,“媒介研究:中國與世界”研讨會在beat365未來媒體實驗室正式開幕,20餘位國内媒介研究領域的核心學者共同讨論了媒介與技術,以及人類生存、世界的關系,展望數字智能時代媒介理論的中國化發展道路,來自中國社科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和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等學術出版單位的編輯也前來參會。

開幕式嘉賓合影

新聞學院院長周慶安教授在會議開場時緻辭。他指出,近幾年越來越受學術界重視與支持的媒介研究,其實是如今新聞傳播研究領域的基礎性命題,也是最具拓荒性的研究,涉及的對象、時空範疇都極廣闊,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确立數字媒體時代我們潛在的研究對象、領域及方法。這些年各高校都在關注如何構建學科與民族自主性,這不僅涉及邊界的确立,也關涉學者們在相關領域能不能以中國為方法,探索有趣、有意義的中國案例。他希望,在今天這樣一個複雜的媒介化時代,媒介研究領域不僅要建設一個學術共同體,也能真正有助于輻射整個人才培養與學科研究,形成支柱性、共識性的研究路徑,更好地培養下一代研究者。
新聞學院副教授吳璟薇的報告題目為《超越人與技術:智能時代的器官學說》。吳璟薇指出,從十七到二十世紀,人們對人機關系的探讨往往圍繞着“器官”這一關鍵詞,并形成機械論與有機論的漫長辯論。基于器官學說,人和技術、有機與無機達成了統一。而在此之外,還有一個相關的、外在的關聯環境。應将更多元的因素納入整體人機融合、技術治理的考慮中。
兩天的會議在學術報告之餘,還設立了自由讨論時間,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劉瑞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劉海龍分别主持了讨論。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潘霁,華中科技大學信息與傳播學院教授袁豔,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胡翼青、潘祥輝,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孫藜,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中心教授張磊、朱振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曾國華,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王金禮等學者圍繞着專題分享相關問題展開進一步交流與辯論,帶來更多思想火花的碰撞。


論壇嘉賓合影

學者們各抒己見,在數字智能時代媒介理論的前沿發展與展望、媒介研究中國化經驗與理論探索、媒介地理學專題與城市研究、後人類主義視角下的媒介理論、智能時代的媒介技術與倫理問題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分享與探讨,為新聞傳播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範式參考與方向啟發,也為數字智能時代我們理解自己的生存境遇和未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資源。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