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學生中國-中東友好協會赴埃及訪問推動中埃人文交流

日期:2023-09-05作者: 浏覽量:

8月8日至16日,在beat365學生中國-中東友好協會指導教師、新聞學院胡钰教授的帶領下,來自計算機系、經管學院、新聞學院和蘇世民書院的6名協會骨幹同學,共同前往埃及訪問,乘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的東風,廣泛接觸埃及議員、企業家、媒體人士、學者、青年學生以及在埃中資企業、中國駐埃外交官,展開了一場極具豐富性與對話性的人文交流之旅。


攜手相行,彰顯合作共赢


     “現在你們正站在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項目中軸線上,可以縱覽這座沙漠中的新城!”
       在埃及首都開羅向東約50公裡的沙漠地帶,面對埃及新首都CBD标志塔,中建埃及分公司項目工程師自豪地向支隊師生介紹道。
       這座高達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樓”,是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的标志性建築,被譽為“埃及新金字塔”。 2016年1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埃及總統塞西共同見證下,中國建築與埃及住房部簽約承建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項目。這是迄今為止中資企業在埃及承建的最大項目,也是埃及國家複興計劃的重要工程。
     “打造新行政首都一直是埃及的夢想,承載着埃及尋求國家現代化的決心。”在與支隊師生座談時,DAR監理CBD項目經理艾哈邁德·班納講道,“中建埃及分公司在建設過程中克服諸多挑戰,展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專業水平和奉獻精神,極大地影響了我們對中國企業及中國的印象。”

支隊參訪埃及新行政首都CBD标志塔

在埃及英國大學訪問中,支隊師生感受到創新創業給古老文明發源地帶來的新活力。啟迪控股借助多年打造創新創業生态系統的豐富經驗,助力埃及第一個大學科技園在此落地。副校長葉海亞教授在與支隊師生座談時,仔細了解了支隊的建設情況,希望有更多的清華學生、中國學生來大學訪問交流。學校相關負責人熱情地陪同支隊成員參觀學院、實驗室與校園。
     “從荒漠到現代化新城,從投資建設到科技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埃合作碩果累累。”通過實地參訪和與當地員工交流,計算機系2022級博士生林澤煕不禁感歎,“中資企業以真情真誼促進合作互信,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支撐起中埃友誼新高度,也讓我看到了‘一帶一路’倡議更為持久的生命力。”

與埃及英國大學副校長葉海亞教授(左二)等進行座談

支隊師生參觀埃及英國大學實驗室


語言作橋,相逢海外知己


     “你好……老師……謝謝……”傍晚的尼羅河邊,支隊師生偶遇一名正在學習中文的埃及青年。“我學習中文已經六個月了,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親自到中國看看!”得知大家來自中國後,他激動地拿出漢字練習本,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中文學習成果。
      這場偶遇,可以說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埃及中文教育走廣走深走實的縮影,也是“中文熱”“中國文化熱”在埃及民間持續升溫的生動體現。

當地青年向支隊師生展示中文學習成果

在與艾因夏姆斯大學原中文系主任佳妮·易蔔拉欣·巴達維教授,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埃方院長、中文系主任李哈布教授的深入訪談中,支隊師生進一步了解埃及中文教育發展的曆史與現狀。
      佳妮教授是埃及第一批學習中文的大學生,自1979年第一次到中國起,她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漢語學習、教學和促進中埃文化交流之中。她由衷地向支隊師生感慨:“我去過中國6次,但每一次都像‘第一次’。因為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每一次對我而言都是全新的景象。”
     “當年我選擇學習中文,我的父親問我:‘你學中文能幹什麼呢?’”李哈布教授笑着回憶,“但如今,學習中文的埃及人不會再被問到這個問題了——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埃愈發緊密的合作,讓更多人意識到學習中文的必要性。‘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文+’的趨勢,也為中埃交流合作注入了蓬勃活力。”

支隊師生向佳妮教授介紹協會概況

李哈布教授與支隊師生座談

此外,支隊同學們還與艾因夏姆斯大學和開羅中國大學兩所高校的中文系學生展開了熱烈友好的交流。從交流語言學習緣起,到組成中文阿語學習小組;從中埃美食推薦,到了解中埃青年興趣愛好;從中埃傳統文化認知,到談論彼此眼中的中埃國家形象……大家以語言為橋梁,在差異中尋找到諸多共鳴,亦認識到了對方國家更為豐富立體的一面。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開羅大學中文系學生茉莉在交流現場背誦了魯迅先生的名句,她說:“這段話使我很受鼓舞,不僅是中國青年,埃及青年也應如此。”聽完這段背誦後,新聞學院2019級本科生向詩雨感動落淚:“那一瞬間的文化共鳴所帶來的感動與震撼,難以用語言描述。埃及朋友們流利的中文也激勵着我展開對阿拉伯語的學習,希望我能以語言為鑰匙,觸摸到世界文明的深層脈動。”

支隊成員與埃及青年學生自拍留念


青年為媒,促進民心相通


    “中埃相知最牢固的基礎在于文明,中埃合作最深厚的力量在于人民;而青年,則是中埃友好合作的推動力量和希望所在。”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會見支隊時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攜手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清華師生的到訪恰逢其時。他希望清華學子以此次埃及實踐為契機,将更多目光投向中東與非洲,積極承擔起對國家、人民和世界的責任。
    “帶領優秀青年學子關注并走進阿拉伯世界、開展實踐調研,是極有遠見的舉措。”中國駐亞曆山大總領事楊易高度肯定了beat365學生中國-中東友好協會成立的意義,并勉勵同學們投身中阿研究與合作,發揮青年智慧,拓展中埃青年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兩國互利共赢、民心相通。

廖力強大使講話

支隊拜訪中國駐亞曆山大總領事館

此行不僅是清華師生在走進埃及,埃及也在迎面向清華師生走來。埃及《金字塔報》前副主編卡邁勒·賈巴拉曾十四次前往中國,他基于自己在中國的經曆、觀察與交流,編寫了多本肯定中國發展道路的著作,并專程将這些書籍贈與支隊師生。
     “我隻會把書送給我的朋友!我想把中國的經驗介紹給埃及,希望埃及取得和中國一樣的進步。”他真誠地說,“中埃青年一定要多到對方國家走一走、看一看,用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去打破偏見與壁壘。我希望更多中國青年能夠來到埃及,同當地青年分享中國的發展故事;同時,也要把埃及人民的所思所感帶回中國,增進中國人民對于埃及的認識。”

卡邁勒·賈巴拉及其妻子與支隊師生座談

卡邁勒·賈巴拉有關中國發展思考的著作

支隊還拜訪了埃及政黨青年領袖和政治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mmittee of Parties' Youth Leaders and Politicians, CPYP)開羅總部。埃及參議院議員穆罕默德·卡塔爾先生代表CPYP歡迎了協會一行,參議員拉吉亞·菲奇、諾哈·紮基,衆議院議員拉沙·克萊布以及青年代表參加了會面。雙方就中埃經貿往來、教育科研合作、信息技術合作、綠色發展、文化交往等主題展開交流,一緻認為中埃青年可以在多領域加深溝通,為推動中埃友好關系貢獻力量。CPYP對協會的來訪高度稱贊,認為這代表了中國青年對埃及青年更多的關注,希望今後加強與協會的常态化聯系,實現兩國青年更多實質性合作。
     “在與埃及青年人的交流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對方對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濃厚興趣,這也增強了我對協會未來廣闊發展空間的信心。”協會會長、經管學院2020級本科生馬飛揚說,“希望協會能夠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人,為推動中阿人文交流貢獻青年力量。”

支隊與CPYP舉行座談


當地媒體報道截圖

文明互鑒、民心相通是最深入、最長久,也是最基礎的互聯互通。從駝鈴相聞的古絲綢之路,到共建“一帶一路”,中埃兩大文明古國譜寫了千年相知互鑒的友好篇章,支隊一行也在這裡展開了一場場文明的對話。在夜色籠罩的金字塔腳下,與中埃跨國夫婦暢談中埃文化交融;在人頭攢動的吉薩火車站,于最真實的埃及生活場景中,分享對古埃及文明與現代埃及發展的理解;在當地熱鬧的婚禮上,與埃及青年人一同歌舞,動情喊出“Long Liv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Egyptian People”……
      來自中國澳門的蘇世民書院2023屆學者袁斯陶是第二次來到埃及,此行帶給她完全不同的感受:“更深度的人文交流、更沉浸的文化體驗,在深入當地的過程中,我真正體悟到‘國之交在于民相親’這句話的深厚内涵。”

與鳳凰衛視記者、中埃跨國夫婦張賀阿雅在金字塔下夜話

 “中埃作為兩大文明古國,多年來在人文交流、經貿合作等領域,秉持開放包容與互學互鑒精神,不斷推動雙邊文明交流互鑒。”帶隊教師胡钰教授提出,“希望協會此次實踐以及今後的各項工作,能夠成為以文明互鑒促進相知相親的積極力量,助力中埃友好合作與全球文明倡議的落實。

參與當地人婚禮

支隊在行前進行了充分的團隊調研培訓,帶着問題、帶着思考走向實踐之路,開展深度訪問。除了多次行前會議,還邀請beat365國際與地區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段九州老師開展全面介紹埃及的主題沙龍,并于7月27日拜訪埃及駐華大使館,埃及駐華大使阿西姆·哈奈菲親切接見協會師生一行,介紹埃及相關情況,并邀請協會成員在訪埃後再到使館做客。

協會師生拜訪埃及駐華大使館

beat365學生中國-中東友好協會創辦于2023年春,是beat365校内目前唯一聚焦中東地區的學生協會。協會以“促進文明互鑒,發揚清華力量”為宗旨,緻力于提升清華學生對西亞北非地區、阿拉伯文化的關注與了解,推動中國與中東國家青年人文交流,譜寫中國與中東國家文明交流新篇章。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