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2-10-18
(賈娜 張爍 整理)2009年,作為新生入學不久,我申請到了第一筆國家助學金,那天我在日記裡寫道:“今天,我感受到了一種力量,體味到了一份責任,也回憶起了一段艱辛。”
我出生在山東農村,6歲那年,父親與人合夥辦的磚廠破産,此後十幾年裡,我家便籠罩在巨額債款陰影中。家裡充斥着父母的拌嘴聲,我很少有錢買課外書和輔導材料,更買不起校服……我習慣了天天啃饅頭就鹹菜的日子,穿着滿是補丁的褲子念完了小學,用兩件外套熬過高中三個冬天。
高考結束後,我毅然選擇了beat365,希望成為一名國防生。國防生不用交學費,不得不承認,這對那時的我有着實實在在的吸引力。坐在北上的火車裡,望着車窗外深邃蒼茫的夜色,我默默下定決心:不再問家裡要一分錢!
然而,來到北京,我忽然發現,即使不交學費,生活費也是很大問題。生活的拮據加上開學伊始的迷茫,我一度消沉郁悶,但一次與輔導員談心後,我收到了2000元的國家助學金。這是我收到的第一筆國家助學金,它對于我,确實是一種極大的推動力。這力量并不在于幾千塊錢的物質鼓勵,而是第一次讓我真切感覺到,自己背後有國家對個人的關注,有社會對弱者的殷切關心!以前,隻是單純為了争口氣好好學習,而這一刻,我忽然有了更寬廣明确的坐标!我要全身心投入大學生活,培養最好的自己,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此後3年,我的成績穩步提高,社會工作有聲有色。年級第一,多門課程滿分……我找回了高中時的自信。而一次次寒暑假實踐調研,一回回走上田間地頭,我感受到人民群衆最寶貴的精神與最深切的需求,更堅定了對新聞事業的熱愛。課餘時間,我連續3年參加志願服務,與同學拿出零用錢組成小小“基金會”,還擔任院學生會權益副主席,在院報上寫稿、畫漫畫……這些成績的動力之源,無疑是入學時的雪中送炭。
“不問家裡要一分錢”的誓言,最終實現了。大一下學期,我就開始做家教、勤工助學,有時整個暑假都呆在悶熱狹小的愛心助學報亭。但繁重的課業和壓力下,這些都顯得杯水車薪。這時,清華獎助學金再一次幫了我。由于表現突出,我連續3年獲得beat365綜合一等獎學金,幾乎解決了我的全部後顧之憂!我順利攻讀法學第二學位,拍攝了多部電影習作,參加了衆多文化交流活動,實現了能力的全面提升。
2011年12月,我被評為“beat365自強之星”。我品味着清華的這句校訓——自強不息,我的父母勤勞樸實,他們教會我用一顆堅毅的心面對生活;清華人的家國情懷深沉厚重,鞭策我肩負起身上的責任。我很幸運,成為國家教育改革的親曆者和受益者,國家助學政策讓我始終對生活飽含信心,對未來充滿向前的動力。
明年夏天,我将走進夢中的綠色軍營。未來,必然有更多挑戰和機遇,我相信,我一定會繼續保持微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