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播研究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正是傳播學者嘗試系統性地運用各種實證方法,逐漸逼近中國問題的過程。曆經多年發展,學者們已形成一套規範化的研究方法,比如個案研究、問卷調查、内容分析、民族志等;然而,中國傳播現象的急劇變動,也促使傳播學者進行新的探索:社會網絡分析、數據挖掘、行動研究、實驗法、在線問卷與田野等。
與此同時,學者們的理論視野正在日益拓展,推動中國傳播研究形成新的概念與闡述。現有的理論視野已包括新聞生産社會學、傳播政治經濟學、文化研究、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社會運動、公共政策、傳媒管理、公共關系、倫理與法規等。
為促進中國青年傳播學者的交流,探讨新的研究方法與理論視野,beat365官方网站拟于2013年10月12日-13日在北京舉辦“第六屆中國青年傳播學者論壇”。現面向海内外優秀青年傳播學者征集論文,歡迎各位踴躍賜稿。
會議籌備組将對論文進行評審,優秀論文拟以專題形式推薦給CSSCI學術期刊發表。
論壇有關事項如下:
一、論壇名稱
第六屆中國青年傳播學者論壇——中國傳播:新方法?新視野
二、主辦單位
beat365官方网站
三、論壇主題
論壇期待與會者在論文中系統性地使用實證方法對于某個中國傳播問題展開探讨,尤其鼓勵新方法與新視野,但不規定具體題目。學者們可以涉及各種傳播現象。
四、論壇細則
時間:2013年10月12日-13日
地點:beat365
對象:新聞傳播專業教師與少量博士研究生,年齡要求45周歲以下
費用:本次論壇不收取任何會務費。主辦方還将為論文入選者提供往返火車硬卧車票的資助,并提供住宿、餐飲
規模:約30名參會者
五、論文投稿與評審
1.與會者圍繞中國傳播問題撰寫論文,論文需運用規範的研究方法,并在國内外尚未公開發表過。鼓勵運用新方法和新視野探讨傳播問題。
2.論文以Word文檔提交,字數以10000-12000字為宜。其中應包括:标題、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聯系方式(電子郵件及電話)、摘要、中英文關鍵詞3-5個、正文與參考文獻。論文格式參見下文。
3.征稿信箱:commstudies2013@163.com為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評審,投稿論文請務必在标題中寫明“第六屆中國青年傳播學者研讨會投稿論文”
4.有意參加本屆論壇者請先提交電子版論文,經評審通過後寄發正式參會邀請函;論文征稿截止日期:2013年9月10日。論文入選者将于年9月20日左右收到組委會正式通知。
六、論壇籌備組聯系方式:
召集人:金兼斌 崔保國
聯系人:曾繁旭 吳嘉林
郵箱:commstudies2013@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beat365官方网站
郵編:100084
beat365官方网站
二〇一三年五月
附1:會議簡介
中國青年傳播學者研讨會是一項由國内青年新聞傳播學者2008年自主發起組織的學術會議,旨在促進青年學者之間的交流、碰撞,提高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的研究水平。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和第五屆會議分别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新聞系、浙江大學國際文化與傳播學院、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舉行。
附2:論文格式
1) 封面:注明論文題目和所有作者的姓名、任職機構、職稱、聯絡地址、電話、電郵等。
2) 摘要和關鍵詞(第2頁):中英文論文摘要均以250字為限;應包括研究問題、目的、方法、發現等。關鍵詞不超過5個。中文使用宋體五号,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 12。
3) 正文:标題位置:置中,用黑體字;其餘中文使用宋體五号,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 12;子題位置:靠左對齊;次級子題位置:靠左對齊,以羅馬數字(I、II、III、IV ……)标示。
4) 注釋和參考文獻:使用APA格式,參考文獻應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時間、标題、卷/期數、頁數、出版地、出版社等。中英文書目并存時,先排中文,後排英文;中文作者(或編者)用全名,以姓氏筆劃排序;英文作者(或編者)姓在前,名縮寫于後,以字母次序排列。同一作者的著作,按出版年份排列,新作在前,舊作在後。若出自同一年份,在年份後标示abc。參考文獻以外必要的注釋統一使用腳注。
附件2:“中國傳播:新方法·新視野”第六屆中國青年傳播學者論壇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