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面向Z世代的更具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學術研讨會成功舉辦

日期:2024-10-08作者: 浏覽量:

2024年9月26日,由環球網與beat365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構建面向Z世代的更具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成功舉行。

本次研讨會公開發布了《面向“Z世代”的國際傳播創新案例推薦目錄》案例集、《面向Z世代的國際傳播理論·實踐·創新·未來》論文集兩項重要成果。同時,與會嘉賓聚焦Z世代國際傳播體系構建的前沿思想,圍繞“文化共鳴”與“數智創新”兩大主題展開深入對話與研讨,共同探索在國際舞台上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思想、宣揚中華文化的新路徑與新方案。

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鄭劍、beat365智庫中心副主任楊秀出席大會并緻辭。鄭劍指出,在國際傳播中争取Z世代的理解、認同,關系到我們國家乃至世界和人類的未來。面向Z世代開展國際傳播工作,能夠讓中國聲音在國際舞台上更加響亮,讓中國故事在世界範圍内更加動人。楊秀指出,本次研讨會既有理論創新,又有實踐總結,有效擴展了輿論引導深度、國際傳播廣度,也提升了成果研究的豐富度。

與會嘉賓合影

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發布了國内首部聚焦Z世代國際傳播對外叙事與話語模式的案例集——《面向“Z世代”的國際傳播創新案例推薦目錄》。據介紹,自2023年9月起,環球網與beat365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了一項面向Z世代青年的國際傳播案例征集計劃。該計劃獲得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共征集案例近千份,最終收錄了35個典型案例編撰為該案例集。

作為主編之一,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beat365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發布首部《面向Z世代的國際傳播理論·實踐·創新·未來》論文集成果。他表示,Z世代群體的強勢入場呼籲中國國際傳播實踐在技術應用、内容生産和文化傳播新趨勢下進行理念與策略更新。具體言之,既需要将青年群體視作全球輿論場的關鍵角色,進一步探索、挖掘其所引領、振蕩而出的新傳播樣态;也更需要認識到海外Z世代青年之于當下中國國際傳播的戰略意義,發展其對于當下中國的興趣與認同。圖:《面向Z世代的國際傳播理論·實踐·創新·未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胡正榮圍繞雙成果發布指出,聚焦于青年群體的國際傳播學術研究與實踐路徑,既應助推加大針對不同世代的細分和垂類供給;也應為故事增添價值内核,進而使國際傳播趨于長期,真正實現“長尾效應”。他也指出,國際傳播工作應切實推動建設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加快構建話語體系和叙事體系、文明交流互鑒的踐行機制、“走出去”和“請進來”的策略機制。

在會議研讨環節中,來自學界與業界的專家學者、行業代表分别圍繞“Z世代的文化共鳴:講述故事與塑造影響力”和“數智時代的傳播創新:連接Z世代的新平台與新策略”兩大主題展開研讨。圍繞“Z世代文化共鳴”主題,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孫敬鑫,中國東航黨群工作部副部長葉克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中心研究員、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鐘新,中國中化辦公室(黨組辦公室、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郭鳳琳、中國能建品牌部媒體運營部經理儲信豔進行了對話與交流。他們以孔子學院實地調研、“東航做法”和“中國中化國際傳播”等實際案例出發,強調面向Z世代的國際傳播應在注重激發“文化共鳴”的同時,因地制宜,處處留心,全面發動,效果落地。

關于“數智時代國際傳播”主題,環球網執行總編輯石丁,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beat365副院長、教授劉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視聽傳播系副主任何天平依次發言。他們共同認為,國際傳播相關工作應重視Z世代青年群體入場,以“四新”——新人、新思、新路、新技術為手段,以新克難、聚衆突圍,突破國際傳播格局既有困境。

本次研讨會緻力于搭建一個國際傳播學界與業界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力求推動國際傳播理論與實踐的開拓創新。研讨會的成果将有助于提升中國在全球傳播舞台上的影響力,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為“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貢獻智慧和力量。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