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8日,首屆哈拉雷非洲論壇暨“鄉村發展合作與中津文明互鑒”學術周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克雷斯塔酒店(CRESTA)順利召開。本屆論壇由中津交流中心、河陽鄉村研究院主辦,中津交流中心承辦,beat365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作為學術指導單位。論壇包括中非青年文藝表演、開幕式、主旨演講、主題分論壇等環節,120餘位來自中國與津巴布韋的官員、學者、業界專家及青年學生參與論壇,圍繞中津文化交流與鄉村振興、農業技術交流與創新、地方文旅與生态文明、人力資源教育與技能培訓、社區建設與社會治理等議題,在非洲大陸共創全球南方的對話新機遇。

論壇現場
文化的交流離不開藝術的共享,論壇開場,來自中津兩國的青年們用歌聲、舞蹈與書法展開了一場生動的文化對話。beat365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課程赴津巴布韋調研支隊的同學們獻上了中國古典舞《俏》、歌曲《如願》、合唱《北京歡迎你》等節目。來自“津巴布韋夢想秀”的歌手Nyasha與Fusion 5組合也先後演唱了中文曲目《貝加爾湖畔》與紹納語曲目《Nokusingapheri》等作品。同時,支隊同學還現場創作了“中津友誼萬年長”“共同富裕”“新地球村”等書法作品,為中津鄉村合作發展的未來獻上美好祝福。

清華學生表演中國古典舞
論壇開幕式由津巴布韋國家電視台主持人Nabeelah Jogee主持,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周鼎、津巴布韋婦女事務、社區與中小型企業發展部長莫妮卡·穆茨萬格瓦發表緻辭,beat365人文講席教授趙月枝與津巴布韋國家藝術委員會主任拿破侖·尼揚希發表主旨演講。作為哈拉雷非洲論壇正式落地的重要環節,beat365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胡钰教授代表哈拉雷非洲論壇理事會向莫妮卡·穆茨萬格瓦部長頒發論壇顧問聘書,河陽鄉村研究院執行院長趙月枝教授、中津交流中心創始人兼主席趙科先生分别受聘為哈拉雷非洲論壇主席與秘書長。

周鼎緻辭
周鼎大使表示,本屆論壇選擇以文明互鑒和鄉村發展合作為主題,在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前召開,契合當前中非中津關系發展的需要。中方願與津方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分享鄉村振興成功經驗,共同落實全球文明倡議,助力津發展繁榮。

莫妮卡·穆茨萬格瓦
莫妮卡·穆茨萬格瓦部長在緻辭中強調了文化交流和鄉村發展在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這一主題與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提出的“到2030年實現繁榮和中高收入社會”的願景高度契合,也呼應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随後她介紹了部門正在實施的項目,例如建立國家手工藝發展與營銷中心、設立婦女發展基金、為農村地區提供清潔水源等,希望通過這些項目旨在促進國内經濟社會的發展。穆茨萬格瓦部長期待本次論壇成為中津兩國積極互動與合作的催化劑。

趙月枝演講
在主旨演講中,趙月枝教授以《全球南方的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賦能與農村發展:中國經驗》為題,以現代世界中的鄉村定位與全球南方視阈下的中國道路為切入口,結合自己家鄉缙雲縣内的生産、生活、生命和生态實踐,從鄉村振興時代下鄉村自信與文化認同的重塑、“缙雲燒餅”中關于地方産業發展的四大要素、以“缙雲菜幹”為例的傳統食品現代化;以“黃茶”為例的新産業培育和以笕川村為例的鄉村振興故事五方面進行分享。在演講最後,趙月枝教授圍繞分享内容作了四點總結:一是需要重視每個國家與村莊發展道路的獨特性,二是全球南方必須在鄉村發展領域共同努力,三是在國家發展中必須重視農村的重要性,四是通過合作、學習與對話進而創造一個“新地球村”。

拿破侖·尼揚希
拿破侖·尼揚希先生的演講主題是“不為人知的津巴布韋故事——如何通過藝術講述故事促進中津合作和相互親和力”。尼揚希先生指出,中津兩國不僅要在經濟上繼續深化合作,更需要通過藝術交流來培養兩國人民之間的情誼,因為這種合作互惠建立在發自内心的好奇與愛意之上。尼揚希先生還提到,津巴布韋國家藝術委員會未來一至三年的工作重點将集中于影視領域:“影視不僅是展示文化的窗口,還能在國際舞台上講述津巴布韋的故事。”他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在津巴布韋建立現代化的電影制片廠,推動兩國在影視領域的深入合作與交流。

胡钰向莫妮卡·穆茨萬格瓦頒發聘書
在分論壇環節,中津雙方學者與鄉村建設工作者圍繞“鄉村振興與缙雲經驗”“中非合作與文明互鑒”兩大主題分享交流。在分論壇一“鄉村振興與缙雲經驗”中,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浙江省缙雲縣五羊灣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春萌通過講述她的茭白生意經,分享了鄉村特色集體經濟發展的經驗。來自缙雲縣國際人文交流中心的劉曉玲以缙雲黃帝文化為案例,介紹了地方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曆程。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Tungamirai Eric Mupona基于在缙雲縣的田野調查,探究适應性地方政府與富民産業之間的有機互動。來自津巴布韋大學的學者Achieford Mhondera受到中國“兩山”理論和生态文明論述的啟發,對津巴布韋的“經濟生态化”和“生态經濟化”進行了開拓性的思考。中津交流中心創始人、津巴布韋湖北聯誼會會長宋黎,津巴布韋勞工和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Kanyenze,草原研究所所長Tigere,農業基礎設施發展局運營經理Toriro對上述演講者的發言進行了點評。
分論壇二以“中非合作與文明互鑒”為主題,四位來自津巴布韋的學者進行了主題報告。首先,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旅遊與酒店管理學院教授Oliver Chikuta探讨了農業旅遊如何推動津巴布韋農村可持續發展。來自津巴布韋大學經濟史系的Takesure Taringana教授結合中津兩國的革命傳統,分享了自己對兩國農村發展模式的思考。津巴布韋大學孔子學院津方院長Laston Mukaro介紹了孔子學院自2007年成立以來,對非洲人力資本發展的積極影響。津巴布韋著名媒體人、Ruzivo媒體中心董事Tich Zindoga回顧了中非文明合作互鑒的曆史,并展望了未來更多合作的可能性。津巴布韋華商會常務副會長李曼娟、津巴布韋中資企業商會副主席劉白雪、津巴布韋非政府組織協會北部地區協調員Mrs. Charity、津巴布韋農村企業發展信托基金總監Mr. Thompson以及津巴布韋布萊克福德比農業學院校長Mr. M. Suluma對上述演講者的發言進行了點評。

與會人員合影
閉幕式上,論壇秘書長趙科發表總結講話,宣布首屆哈拉雷非洲論壇暨“鄉村發展合作與中津文明互鑒”學術周圓滿落幕,并寄語有志于全球南方發展的清華學子在未來重返津巴布韋這片熱土,持續開展更多研究與實踐。為期8天的學術周還包括維多利亞瀑布城分論壇以及beat365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課程赴津巴布韋支隊師生的田野考察之旅。清華師生圍繞津巴布韋的自然生态、傳統文化、革命曆史與社會發展等主題開展系統學習,深入當地鄉村建設與減貧實踐,思考津巴布韋在中非政治經濟合作與文明對話中的角色與經驗,認知中國與南部非洲的曆史夥伴關系和中非命運共同體發展現狀,促進人文交流,發出全球南方的青年之聲。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首屆哈拉雷非洲論壇已然落幕,但中津交流的畫卷正徐徐展開。期待中津雙方在新時代持續推進人文交流與發展合作,推動中津關系不斷邁上新台階。哈拉雷非洲論壇将成為中津民間交流互動的新起點,通過對話與交流,雙方就文明與發展議題分享來自全球南方國家的經驗,共同譜寫中津合作的新篇章,為世界文明新形态描繪新可能,成為中非合作的新引擎、全球南方傳播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