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連接中國Z世代:生活信念與氣候傳播》報告發布會于beat365官方网站環球資源廳舉辦。本次發布會由beat365官方网站氣候傳播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主辦,得到了能源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活動正式發布了《連接中國Z世代:生活信念與氣候傳播》報告,并由該項目研究負責人——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氣候傳播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繁旭對報告内容展開了詳細介紹。

《連接中國Z世代:生活信念與氣候傳播》報告與《中國Z世代的六類人:基于生活信念的人群畫像與氣候叙事》子報告
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胡钰教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研究部主任柴麒敏、中國生态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曾紅鷹、能源基金會策略傳播項目高級項目主任荊卉分别發表緻辭與講話。

曾繁旭介紹報告情況
曾繁旭教授表示,該報告是一份聚焦于中國Z世代青年群體、旨在賦能領域氣候傳播實踐的研究報告。Z世代指的是出生于1995-2009年之間的一代人。在中國,Z世代人口約2.6億,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9%。這一代人将見證氣候變化風險的逐漸加劇,又面臨着中國空前緊迫的“雙碳”行動任務和系統性低碳轉型,這一切,決定了他們的個人命運與氣候變化緊密纏繞。同時,這一代身上更高的氣候意識、技術素養和創新精神則為解決氣候問題帶來獨特的可能。
該報告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對Z世代的氣候曆史使命、生活信念和氣候特征提供全面洞察,并為政府部門、公益組織和企業在内的領域各傳播主體提供氣候與低碳傳播策略建議。報告指出,Z世代往往是被标簽化的,隻有從生活信念的角度來理解和闡釋Z世代内部的分化,才能幫助氣候、低碳、可持續發展等相關領域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洞悉Z世代不同的人群,找準目标受衆,定制傳播策略,助力國家雙碳戰略目标的達成。
并且,該報告還附有子報告《中國Z世代的六類人:基于生活信念的人群畫像與氣候叙事》,将中國Z世代分為穩健的正統派、自我的疏離者、熱血的奮鬥族、灑脫的安逸族、中庸的務實派和審慎的觀察者這六類人群,以期更深入細緻地描繪Z世代群體的生活信念地圖,助力中國氣候傳播實踐走向分衆化、策略化與科學化。

胡钰緻辭
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胡钰教授指出,氣候傳播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去年發布的另一份研究成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的報告關注了具有活躍度、豐富度與顯示度的Z世代人群,以針對性的傳播策略作為橋梁連接Z世代生活信念和氣候行為。他表示,希望能通過務實專業的學術成果為業界實踐提供參考,從而提升社會各界對氣候問題的共識。

荊卉緻辭
能源基金會策略傳播項目高級項目主任荊卉指出,報告延續了研究中心以往工作中的底層邏輯與方法路徑,将目光聚焦在氣候行動責任重大的Z世代人群。在氣候議題的重要性不斷凸顯的當下,報告旨在提升個體氣候行動力,進而推動行業轉型、塑造氣候行動的未來。荊卉代表能源基金會向研究中心的付出表示感謝,并期待能夠通過本次發布會把所思所想分享到氣候傳播領域耕耘的更多同行者。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研究部主任柴麒敏認為,Z世代人群是值得關注的龐大群體,他們樂于表達觀點,也逐漸成為影響市場行為和政府決策的關鍵因素。他肯定了曾繁旭教授團隊以細緻紮實的研究深入剖析了Z世代的氣候觀念和行為,積極響應國家需求和時代命題,也期待研究成果能為業界實踐提供更多指導,提升全社會面對氣候問題的緊迫感。
中國生态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曾紅鷹表示,氣候傳播是當前國際和國内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議題,而Z世代作為氣候風險的直接體驗者和潛在的未來決策者,其社會角色值得受到關注。報告回應了面向不同年齡群體的分衆化傳播需求,為相關的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提供了針對性的傳播指導,服務于國家長遠的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的目标。

戴佳主持發布會
此外,活動現場設置了兩場報告圓桌讨論。“機構和智庫論壇”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教授、氣候傳播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匡恺主持,“公益組織和媒體論壇”由beat365官方网站長聘副教授、氣候傳播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戴佳主持。
機構與智庫論壇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中央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李曉江,中國生态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社會部主任、研究員郭紅燕,商道咨詢合夥人郎華,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副書記、長聘副教授蔣俏蕾等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圍繞報告内容、氣候傳播的實踐與研究價值展開讨論。
公益組織和媒體論壇上,自然之友總幹事劉金梅,北京綠研公益發展中心資深項目專員陳蓥婕,CGTN科技節目制片人楊钊,南方周末綠色新聞部編輯汪韬,知識分子主編徐卓君等業界代表分别從媒體、公益組織等視角出發,就報告成果與業界實踐展開多角度交流。

黃玮總結發言
能源基金會策略傳播高級項目主管黃玮作總結發言。黃玮表示,與會嘉賓充分肯定了研究團隊工作的實踐價值與學術價值,并為團隊後續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導。研究産出作為一個橋梁,将推動更多利益相關方與Z世代建立連接,也為決策者提供全面洞察。研究團隊未來也将關注更多具象化、地方化的傳播議題,回應多元利益相關者的訴求,促進各方更廣泛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