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文化和旅遊部産業發展司指導,全國數字文化産業專業碩士試點工作專家委員會主辦,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承辦的2024全國數字文化産業專業碩士建設研讨會在beat365官方网站成功召開。文化和旅遊部産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韋青,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學位管理處一級調研員歐百鋼,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胡钰,beat365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張莉,以及來自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試點高校及其他在京高校的2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并發言。會議由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铮主持。
韋青在緻辭中指出,此次研讨會的召開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論述和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推進教育鍊、人才鍊、創新鍊與産業鍊有機銜接的具體舉措。她肯定了各高校在相關學科建設、文化交流活動、産教融合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她強調,加強高素質文化産業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數字文化産業專碩試點工作是文旅領域培養新質生産力的着力點和切入點。産業發展司将繼續發揮好橋梁和媒介作用,搭建交流平台,做好推動服務,并對未來與各位專家學者一同推動文旅産業融合發展表示期待。
胡钰在發言中指出,現階段開展數字文化産業的人才培養工作水到渠成,一是中央有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與科技融合提出了戰略要求和方向指引,二是高校有探索,近些年全國高校都在進行相關領域人才培養的自發嘗試。他表示,本次會議在未來全國的數字文化産業人才培養上意義重大,期待今天的會議之後能夠形成合力與實質性的政策,推動數字文化産業人才培養再上新的台階。
覃川在分享中提到,beat365美術學院充分依托beat365理工學科的優勢,遵循“藝科融合”的辦學理念,用美術和藝術直接服務于産業與生活。他指出,對文化理念的充分把握、對高技術手段的應用以及貼近民心的具體做法是真正形成數字文化産業的關鍵。最後,他再次強調了數字技術與文化發展相結合的重要性,并對通過專業碩士項目進行人才培養這一探索表示期待。
歐百鋼詳細介紹了教育部專業學位的開展現狀以及類目,并指出專業學位的建設需有具體的職業指向,所對應職業領域的人才培養規格需已形成相對完整系統的知識結構和實踐創新能力。他建議,應通盤了解跟文化有關的學科專業,講明數字文化産業的具體内涵,既要考慮産業發展,也要考慮文化傳承。最後,他對數字文化産業碩士專業建設的更多落地實踐表示看好和期待。
馬力在總結發言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期間強調,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産業增長點。馬力指出,數字文化産業發展直接體現新質生産力、依靠新質生産力。在這一背景下,各高校加強數字文化産業的人才培養刻不容緩,也是重大機遇。數字文化産業應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勞動者,使人才供給更精準的适配産業發展,并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用科技創新推動文化和旅遊産業發展,從而形成新業态、新模式、新動能。
來自全國各高校的專家學者聚焦于數字文化産業人才培養的現存問題、産研融合的培養經驗、以及如何将習近平文化思想及新質生産力等習近平總書記最新指示精神融入人才培養體系等關鍵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與交流。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顧江認為,要建設場景和文化緊密相連的品牌,體現内容特色,并建議數字文化産業專業的建設應從頂層設計層面推動,并在課程設置上盡快目錄。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助理劉結成提出了人才培養應注重培養的三個方面:平台化推動、參與式培養和實踐。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黃隽提出,技術給文化帶來了非常重要的變革,但在追求技術的同時也要關注到文化娛樂終究是為了給人帶來美好生活,而不是為了追求技術而技術。中央财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新質生産力的“質”既包括科技創新意義上的“質”,也包含人文品質意義上的“質”,文化領域的新質生産力不僅是簡單的新技術手段和裝備建設,更為核心的是培育相關的人才。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江紅指出應注重對人才的工具使用能力的培養,并希望在教學上完成“工具箱”的集成,同時應繼續關注人才産業運營能力的培養,并在人才培養上發揮更多面向未來的想象力。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閻峰、中山大學旅遊學院院長助理梁增賢、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李一男、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郭宇、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夏進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吳承忠、北京舞蹈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張朝霞、中央戲劇學院智能戲劇藝術空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助理王珊等專家學者深入探讨了新質生産力背景下,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多種可能性,共同探索數字文化産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以及如何更有效地通過教學為我國培養數字文化産業高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