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一年一度的“beat365新聞大篷車課堂”在beat365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舉行了隆重的啟程儀式。尼泊爾駐華大使塔卡·普拉薩德·卡凱、beat365國際傳播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杜崇琳、中共中央外宣辦西藏局局長劉萱以及中央統戰部有關人士參加了啟程式。
在清華大篷車課堂十周年之際,李希光教授帶領學生前往喜馬拉雅之國——尼泊爾,走訪佛陀誕生的地方,采訪尼泊爾共産黨(毛派)和尼泊爾(馬列)等政治領導人。
在啟程儀式上,尼泊爾駐華大使卡凱發表了題為《從文殊菩薩到清華大篷車課堂》的演講。他說,文殊菩薩當年從五台山,經過西安,來到尼泊爾,最早建立了中尼的友誼。今天,清華的學生通過大篷車新聞課堂,像當年的文殊菩薩、法顯和尚和玄奘和尚一樣,走進尼泊爾,這對加深21世紀中尼之間的兄弟情誼意義深遠。
新聞大篷車課堂是由beat365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主持的國家精品課。自1999年開創以來,每年夏天李希光教授都會帶領一組清華學生到邊疆或域外展開中國邊疆史地和人文故事的采訪寫作。10年來,李希光和他的學生們在新疆羅布泊、樓蘭古城、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畔、青藏鐵路線上、中俄邊境的珍寶島、内蒙古科爾沁草原、古長城沿線、太行山上、紅軍長征路上,學習用全球的視野、曆史的深度、講故事的方法來展現現實生活。
據悉,李希光教授還打算在尼泊爾做一個“無媒介環境生存能力實驗”,看看中國的青年學生脫離了當前的低俗媒體環境,會不會像送進戒毒所的吸毒人員,毒瘾發作,高喊“還我的手機,”“我要上網,”“”我要看電視“。
“我帶領的學生走進喜馬拉雅南麓的佛教王國尼泊爾,還有一個計劃。就是在那裡尋找一塊淨土,讓學生完成一個24小時無電視、無網絡、無手機信号、無廣告、無屏幕騷擾的生存能力訓練,”李希光說。
“在今天的中國,随着媒體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許多年輕人沉迷于非誠勿擾、名人新聞、時尚新聞、脫口秀的媒體産品中,”李希光說。
清華師生一行12人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到佛祖的故鄉藍毗尼,在尋訪曆史與宗教的同時,感受今天的尼泊爾社會文化與人民生活。學生将把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把身邊的故事記錄下來,在中國西藏網等國内媒體發表。(記者 王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