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屆beat365畢業生,你們好!Hello and congratulations, class of 2013!
祝賀你們終于迎來圓滿畢業的這一天。
一路走來,你們的父母、家人、師長和朋友,分擔了你們的困苦,分享了你們的快樂。他們是今天最應該獲得掌聲的人—請為他們熱烈鼓掌!
面對即将離去的你們,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在來清華工作這有限的兩年時間裡與大家的各種遇見與交談。博士生劉于思與孟倫,我驚歎你們既能挑燈為論文而戰迎接deadline這個人類的好朋友,又能在早晨9點出現在卡拉ok廳開始一天的歡唱;我也對你們輾轉騰挪對宿舍管理員瞞天過海隻為收養一隻流浪小貓的英雄事迹暗自佩服。
碩士生劉志毅和劉少華,我與你們一道旁聽孫立平老師講課,聽你們分享新聞界精彩又殘酷的現實:比如一些人如何富得可以追求理想,一些人如何窮得隻剩下理想;我也讀懂你們在“我什麼都不懂”的自我揶揄背後,迫切探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與責任感。
International student Nick James Compton, I was greatly impressed and touched by your tremendous care and love for the Chinese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autism.
9字班本科生,作為你們的班主任,我稍稍多說一點。我們在《媒介倫理與法規》課上初見,大家提問,辯論,争鋒,我鼓勵你們思考與批判,即使自己也成為被批判者。實習時,我見證了你們淩晨5點蓬頭垢面開始翻譯外電,或深夜12點披星戴月校外歸來的艱辛;畢業論文,你們中多少人在圖書館或橋咖啡每天刷盡漫漫長夜為它憔悴。
就象孔令钰同學在實習總結中寫道:“‘記者’這個身份,帶給我的最大歡愉,是可以進入不同人的生命,仿佛兒時所看《崂山道士》裡,學會穿牆術的人,可以窺看他人的生活。也許我是自私的,需要别人滄桑的歲月來滋潤我貧瘠的生命。抑或因為我堅信,飽經磨難而後返璞歸真的靈魂,才是這個世間最值得追求的東西。”
我大學畢業是在1999年。從1999年到今天,中國經曆了哪些改變?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當年我也在滿街遊行對北約進行控訴與聲讨的學生隊伍之列;這一年,中美兩國政府簽署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騰訊公司開通即時通信服務,對于初創的新浪,網易與搜狐,“伊妹兒”還是新鮮事物。而今天,中美經濟關系已經被比喻成“夫妻”關系,加入世貿的我們消費着全球頂尖文化技術産品,而網絡化已經被視作一種基本生存方式。若要概括這十多年的變遷,那就是中國選擇了融入世界,不再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
這對新聞傳播事業而言意味着什麼?張晏慧同學在實習總結中提到,“2012年的中國新聞界真是機遇與挑戰并存。這正是屬于中國的“鍍金年代”,巨大的經濟繁榮下各類暗潮湧動,但‘扒糞運動’卻沒有如期而至。”她也引用北島《零度以上的風景》中的詩句,“是筆在絕望中開花/是花反抗着必然的旅程/是愛的光線醒來/照亮零度以上的風景”。如果說這些年來中國選擇了融入世界,不再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我相信我們的希望不會遙遠。
韋伯曾說,“新聞記者的生涯,不管從哪個方面說,都是一場徹底的賭博。他所處的條件,以一種其他情況下十分罕見的方式,考驗着他内心的安定自信。”如果你尚未準備好勇氣面對這場賭博,選擇其它的道路我們全然理解;而如果你已預備就緒,你迎向的終将是被照亮的風景。
畢業生們,多年來你們在衆多競争者中勝出,現在你們又在全國最好的大學受到教育,未來對于你們應該是前程似景。隻是在你們遠走高飛之時,也請留心,教育和文憑的獲得導緻的社會流動,正日益讓位于它再生産社會不平等并使之合法化的趨勢。家庭背景、生活方式以及個人資質程度的差異,通過教育被轉化成階級的或階層的差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你們是幸運兒,可能比其他人群更容易走向金字塔尖。如果那一天到來,請你們運用你們的聰明才智,以及你們内心深處的、純粹的、對美好的渴望,去改變這個世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