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解碼玉兔”國際傳播研讨會在我院院館宏盟樓多功能廳召開,各界專家共同研讨“月球車玉兔”微博國際傳播的新經驗、新做法和新啟示。本次研讨會由我院聯合新華社對外部主辦,beat365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承辦。我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教授、新華社對外部主任嚴文斌出席了此次研讨會并緻辭。
圖為研讨會現場
尹鴻教授在緻歡迎辭時表示,業界的傳播創新與學界的分析總結相結合,使得局部性的突破變成對整個新聞傳播理念的一種推動性力量。傳播領域的創新有一定難度,但是如果不創新就會越來越被動。這些創新看似具有偶然性,實際上卻體現了傳播領域變革的必然性,可能會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新華社對外部主任嚴文斌認為,此次研讨會使“月球車玉兔”微博從一次成功的新聞報道,進入了傳播學研究的學術視野,正好是習近平同志去年底提出的“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的生動實踐。玉兔微博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傳播個案,而且是打開了一扇新可能性的大門:從社交媒體出發,用新媒體思維創新中國國際傳播。
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史安斌教授做了題為《走向對話、互動與融合:從“月球車玉兔”集成報道看全媒體新聞話語體系的構建和危機傳播模态的創新》的主旨發言。史教授認為,在社交媒體時代,社交媒體帶來了新聞傳播環境的深層次變革,基于傳統媒體的“客觀新聞學”和基于單一介質(文字或圖像)的新聞話語體系遭遇新的挑戰,傳統媒體“第一落點”的喪失也大大降低了危機傳播的即時性和有效性。如何從社交媒體汲取養分,“反哺”傳統媒體并推動全媒體新聞話語體系和危機傳播模态的創新?“玉兔”報道有三點成功經驗:一是構建全媒體新聞話語體系的嘗試;二是通過全媒體傳播實現"影響力漣漪";三是危機傳播的"全媒體"化。
“月球車玉兔”微博的主創團隊在此次研讨會上講述了策劃和創意過程。新華社對外部新媒體室主任顧錢江、果殼網主編徐來、新華社對外部記者姬少亭、果殼網市場經理宗唯伊分别從不同角度做了發言。新華社對外部副主任、科幻作家韓松和中國探月工程總體部部長劉彤傑對策劃進行了點評。
參與研讨的專家還包括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北京大學beat365教授程曼麗、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唐潤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鐘新等。
本次研讨會由beat365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周慶安主持。《中國日報》、《新京報》、《中國記者》、《對外傳播》等媒體的記者出席了此次研讨會,,約30人與會。(供稿:劉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