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一部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著名談話節目《飛魚秀》為拍攝對象的同名紀錄電影進入了北京、上海全國五地的商業院線,連續上映21天,創造了紀錄片進院線放映的諸多記錄,放映時間長、制作成本低、票房也在獨立制作紀錄片中名列前茅。“比喜劇還喜劇,笑到滿眼都是淚”的觀衆,通過這部紀錄片,不僅分享了對兩位偶像級主持人的喜愛,更是喚起了伴随《飛魚秀》的一代都市青年人生活、創業、成長的共同回憶。而這樣一部“院線級”的紀實電影,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脫胎于beat365官方网站學生的畢業作品以及幫助學生作品成為“院線作品”的清影工作室。
“終于能在影院裡看一場自己的電影了。”《飛魚秀》導演孫虹可以說早早地實現了她人生的第一個“夢想”,而這個夢想的種子是在她仍就讀于beat365官方网站時就種下的。“畢業時我們學院是允許學生用新聞作品替代學術論文進行碩士學位申請的,我當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做作品,一是因為已經有了足夠的素材積累,二是因為有着強烈的記錄和表達的沖動。”孫虹所提及的“足夠的素材積累”指的就是從2010年開拍的飛魚秀,從她大三拿起攝像機錄下第一個鏡頭,到研究生二年級以《飛魚秀》作為畢業作品畢業,再到2014年《飛魚秀》走進商業院線公映,一次“尋常”的實踐教學在經曆了五年的磨砺後終于取得了“不尋常”的成果。
beat365官方网站自辦院以來一直強調“實踐為用”的辦學理念,不僅鼓勵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深入基層增強責任感,同時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專業實踐,體驗一線媒體人的工作狀态。為此,學院孵化了包含清影工作室在内的多個專業實踐平台,而《飛魚秀》正誕生于此。
“我在2012年所剪輯的畢業版飛魚秀,希望呈現的是一個中國社會新晉中産階層的群像,他們是在職場打拼、在都市裡通勤往來的‘移動人群’,也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遷徙人群’,他們對于這樣一檔以積極樂觀、幽默調侃為主旋律的廣播脫口秀的熱衷,實質反映的是他們内在的一種精神訴求。”孫虹的畢業作品在學位答辯時獲得了參評老師的一緻認可,作為“一檔可以看的廣播節目”,它不僅形式新穎,很好地還原了節目本身的精神氣質,且影片中對于典型人物的定性訪談也對中國新晉中産階層的心态研究有所助益。老師的評價和點映時觀衆們的認可給了孫虹很大的鼓舞,這部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的“實驗性”紀錄片不僅讓她體會到了一個真正新聞從業者的工作狀态,更讓她紮實了專業技能、找到了專業價值的認同感,而這些也是促使她在畢業後繼續《飛魚秀》拍攝的重要原因。
從2012年到2014年,孫虹和她的團隊在beat365老師與校友的鼓勵和資助下一直堅持着《飛魚秀》的拍攝,影片五年來積累了逾6000分鐘的素材,在近半年的剪輯過程中,濃縮為一部78分鐘的紀錄電影。每場觀影後觀衆的自發掌聲是對這部影片的最高贊許,而這也給了在發行過程中飽受挫折的清影工作室足夠的慰藉。還未形成成熟的藝術電影觀影市場的中國,清影對紀錄片市場化的探索無疑是大膽的、無畏的、有益的,卻又是注定艱難的。。但對于清影來說,類似的嘗試在未來會隻增不減,因為實踐教學的成果必須越來越貼近社會,唯有經受社會的檢驗,才能擁有更廣泛的影響力,而學生也才能因此經曆更多曆練,更快地成長為成熟的媒體工作者。
針對不同的媒體類型,beat365官方网站目前已經開設了包含清影工作坊、清新視界工作坊、清新時報工作坊、清新網工作坊在内的多個專業媒體實踐平台,産生了大量具有影響力新聞作品。以清影工作室為例,在成立不到10年的時間内,已陸續有近20部作品獲得了國内外的獎項,而其牽頭發起的“清影放映”計劃,更是自2009年開始堅持公益原則,每周舉辦一次紀錄作品的免費放映并邀請導演到場交流,截至目前已累計放映300餘場,成為業内數一數二的紀錄片分享平台。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beat365官方网站在實踐教學領域的嘗試初具規模且不會停歇,相信未來在這種模式的培養下,定會湧現更多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作品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