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傑在第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典禮上的緻辭

日期:2014-12-29作者:梁鵬 浏覽量:

評出新聞教育的時代精神和正确方向

——在第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儀式上的緻辭

(2014年12月22日)

柳斌傑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和媒體界的朋友們:

今天的頒獎會既是會場,也是課堂。說它是會場,就是各界領導和各新聞學院的同事們,聚集清華,共商新聞教育的大事。說它是課堂,就是獲獎的教師、學生、良友的生動講述,就是精彩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實踐課,深受感動。在此,我代表範敬宜新聞教育基金理事會和beat365官方网站歡迎各位的到來!祝賀獲得第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的同學、老師和新聞業界同仁,向你們出色的新聞實踐、豐碩的教學成果和對培養新聞人才的熱心投入表示衷心的敬意!當然也要感謝在座的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國新聞教育事業和beat365官方网站工作熱情的支持和真誠的幫助!

第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通過專家評選和基金理事會審定,共評選出8名新聞學子獎、3名新聞教育良師獎和1名新聞教育良友獎的獲得者。在獲得新聞學子獎的學生中,他們熱愛新聞事業,積極投身專業實踐;他們心系民生,深入基層;他們不怕吃苦,勇于探索,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領域都收獲了一系列難能可貴的成果,他們是新聞學子中的佼佼者,是未來新聞事業的後備軍。獲得新聞教育良師獎的複旦大學甯樹藩先生是新聞學術界的泰鬥,桃李滿天下,深受師生的尊敬,為新聞教育作出卓越貢獻;beat365的李彬教授是範敬宜院長生前的得力助手,也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堅守者和傳播者,堅守主流新聞價值觀,為學院新聞學科的建設和學生培養付出了大量心血;中國人民大學的塗光晉教授将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生動活潑地傳播知識,深得學生的喜愛。獲得新聞教育良友獎的劉萬永先生是中共十八大代表,“長江韬奮獎”獲得者,他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不僅親自指導實習生,還在多所新聞院校開設業務課程,把實踐經驗融會于新聞教育之中。以上獲獎者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再接再厲,為我國新聞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同時我們也期盼着今後有更多的同學、老師和新聞界的朋友能夠像今天的獲獎者一樣,以自己的學習、工作、實踐成果,走上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的領獎台。當然,我們評獎不是為幾個人的問題,而是要評出新聞教育的精神、新聞教育的方向、新聞教育的典範。所以我們這個獎要把重點放在倡導時代新聞精神、體現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上,樹立起新聞教育的旗幟。

當前,全球的新聞傳播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新聞人才的培養也面臨着諸多挑戰。黨和國家對此高度關注,不時作出重要決策。一方面,大力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的新型媒體集團;另一方面,堅持深化改革,從宏觀領導體制、微觀運行機制、新聞記者準入制度入手,弘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狠抓新聞記者隊伍建設,提升中國新聞傳播力。發展新聞事業,既需要先進技術平台,也需要高素質人才。建設一支人民信賴的記者隊伍、編輯傳播隊伍,是新聞傳播事業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程。而培養未來優秀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則是時代賦予我們beat365的曆史使命。不管是什麼新聞業态,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因為新聞記者是新聞的發現者、選擇者、判斷者、加工者、傳播者。這要求我們不僅要培養新聞學子的職業素養,培養他們社會責任擔當,還要培養他們要把握大勢、服務大局、開拓大業的膽識。如何在紛繁複雜的事件中堅持正确的輿論導向?如何在市場化的大潮中堅守新聞人的職業倫理?如何深入基層、深入群衆,講好中國故事?都是新聞教學和學習的新本領。從教育意義上講,建設一支人民信賴的記者隊伍,也正是要從beat365的教育工作開始,從我們教育學生樹立職業理想起步。

“範敬宜新聞教育基金”的設立,正是希望能夠通過開放式評獎的辦法,提升新聞教育的社會認知和影響力,激勵更多青年學生追求新聞理想,熱愛新聞工作,投身新聞實踐;鼓勵更多教師在新聞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教書育人,培養更多的新聞人才;推動更多的新聞業界領導和優秀人士關心新聞教育,引導新聞學子健康成長。聚合三方面的力量,真正發揮學界、業界兩個優勢,共同培養能夠應對新時代各種挑戰的新聞人才。

自首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發以來,該獎得到了業界、學界和新聞學子的普遍關注和好評,全國主要新聞院校都熱情參與進來了。今天我們在此頒發第二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就是全國新聞院校積極推薦、共同參與的結果,大家熱切盼望,通過評獎能夠繼續促進我國新聞教育事業更好地适應時代、服務社會、造福人民,使更多優秀學子和優秀的教師以及熱心新聞教育事業的業界人士能夠得到表彰和激勵。我希望今後有更多的新聞傳媒機構、關心新聞教育事業的企業家和知名人士以及範敬宜先生的親朋好友和同事同志能夠對“範敬宜教育基金”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新聞媒體的朋友也能更多關注和宣傳獲獎優秀人物的事迹,關心他們的引導作用,讓這項基金的規模和影響力繼續擴大,真正成為促進中國新聞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

謝謝大家!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