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尊敬的各位來賓、老師和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我是新聞一字班本科畢業生張博。今天很榮幸在這裡和大家交流我這四年的體會。
清華新聞四載,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新聞系的影像課堂上,讓我一個曾經的書呆子找到了能讓我廢寝忘食的愛好。畢業後,我與友人共同創業,緻力于在互聯網培養高端影像人才,推廣影像文化,打造有品味的影像社區。
我曾經迷茫過,想創業卻又沒有勇氣,沒有資源,沒有一起同甘共苦的小夥伴。而在清華,我得到了老師們熱誠的指導、一起碰撞思想的同學,還有最專業的創業指引。新聞學院培養的決非僅僅是專業的新聞人才,而且兼備開闊視野和探索精神的全能人才。一次次的采訪和拍攝,讓我對未知的事物不再恐懼,才有了獨立創業的自信和勇氣。
今天我畢業了,即将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業中,希望能與在座諸位共勉。無論是出國、讀研、就業還是獨立創業,抑或自由職業,在各自的領域中有所作為,自強不息,為校争光,為國奉獻!
黃斐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畢業啦!
清華賦予我太多第一次做事情的機會,第一次帶隊實踐,第一次海外研修,第一次拍片子。清新包容我的想法,鼓勵我大膽組建支隊踏上蘭考實踐之旅,而學校濃郁的科創氛圍,使得實踐項目一步步成長到了現在。清新就像那顆梨子,滋味有多甜,相信隻有我們自己知道。
在蘭考,在華盛頓,抑或在巴黎,世界不同的地方,上演着相似的不公。看到這些景象,我們這些準記者們憤憤不平,躍躍欲試期待改變什麼,于是我們從觀察和記錄開始。這些文字和照片承載了我們大理想。
過去的日子裡,有多少動人的故事啊。輔導員與我們暢談學術;實踐征途中張铮老師千裡送問卷;陳老師,史老師,金叔叔,趙老師等等鼓勵我走向更遠的地方。畢業後我将在公管學院讀研,繼續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感謝老師、輔導員們和小夥伴們堅定不移地支持我,鼓勵我,陪伴我走完這四年,包容我的缺點和不足,支持我走得更遠。
願我們在下一個路口遇見依然堅定的彼此。
鄭昊鐘
尊敬的各位老師,貴賓和我親愛的同學們,下午好!我是韓國留學生鄭昊鐘。非常榮幸在畢業典禮,這又喜又舍不得的場合上分享我的感受。
還記得大一時上的第一堂新聞引論課。老師說,新聞人需要“淺而廣”的知識。太深了會産生主觀影響客觀了解。新聞學院讓我有了更多的路可以走,更多的世界去挑戰,以更多的方式去探索真理。
新聞學院又是一個國際舞台。來自各國的同學一起上課,參加各種活動,同苦同樂,形成獨特的清新文化。
畢業,代表着我的10年留學生活結束。但畢業後我将繼續讀書,繼續挑戰,尋找自己的夢想。不管有什麼樣的困難,我們要勇敢面對,繼續我們的旅程。因為雖然一艘船停留在港口會很安全,但這不是一艘船存在的理由。
有人說,每位留學生内心深處都會帶着一顆珍珠遠離家鄉。祝賀你們帶着一顆珍珠回家。也為開始新啟程的我們說聲祝福。
最後感謝各位尊敬的老師曆來的指導和關愛。也非常我的家人。沒有你們的愛我不會有現在,也不會有未來。謝謝,畢業快樂男神女神們!
盧櫻丹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是來自新聞12班的畢業生代表盧櫻丹。
1423天前,兩手空空的我初遇清新,對于未來一無所知;四年後的今天,學術成為了我的追求,我的榮光,和我的未來。
我喜歡創造,SRT、挑戰杯、北創和國創,我在多少個不眠之夜都曾盡情揮灑自己的學術熱情;我不敢懈怠,香港訪學、台灣比賽、加拿大交換、美國助研,學術視野的開拓讓我明白,學術并不孤立,它還承載着推動中國傳播學科建設的使命。
一路前行,學術道路艱難,我卻從不寂寞。在我身前,有金叔叔、戴女神等學院老師的引導,身邊,有學術夥伴一同挑燈夜戰的幫扶和鼓勵,身後,更有學院對于每一個平凡夢想的呵護與尊重。未來,我将奔赴美國繼續鑽研學術,或許與學院相距千裡,但我也想和在場各位約定,請大家關注我十年,十年後的傳播學界,定能與我相遇。
門良傑
大家好,我是新法1班的國防生門良傑,曾在野戰部隊服役兩年。畢業後将赴我軍首艘航母遼甯艦工作,做一名海軍。
實不相瞞,選擇轉系到beat365,起初多半是奔着國防班;然而此時回想起來,我十分慶幸且感激,在這裡,我收獲了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收獲了忠誠奉獻的家國情懷。
第一次與我的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李彬教授交流時,他便對我講:“那些車子、票子、房子,總會有的,年輕時不要想這些!”的确,我不在乎,因為這身軍裝已經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學院講“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理念,既然航母是國防建設的主流,那麼我将努力成為軍人中的高手!
最後,我代表新聞1字班89名本科畢業生,向教育培養我們四年的學院表示最真誠的感謝,無論在任何崗位,我們都将努力為學院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發言代表張博、黃斐、鄭昊鐘、盧櫻丹、門良傑,beat365官方网站2011級本科生,其中門良傑為國防生,鄭昊鐘為韓國籍留學生)